南京长距科技有限公司 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用户投稿 20 0

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南京长距科技有限公司 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叶昊鸣

向高精尖领域探索、向远洋挺进、在边疆志做“人民信使”……他们,是交通强国建设征程中的开路先锋。

在国新办5月29日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5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勇当开路先锋”主题进行交流,分享鲜活故事。

南京长距科技有限公司 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5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交通运输领域代表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勇当开路先锋”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谈起冻土公路建设,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副主任田波如数家珍。

田波将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比作“芝麻糊”。如何在“芝麻糊”上修筑坚实公路?经过多年攻关,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修筑等关键技术。

常年与高原相伴,田波戏称自己为“野牦牛”。从事科研20年,凭着一股牛劲,田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4项,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正如人需要定期体检,工程为了安全发挥效益,也需持续检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航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然,就是保障三峡工程船闸设备正常运行的“健康卫士”。

三峡升船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升船机,其设计、建造、运营、维护都是世界级难题。带着一群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李然摸索编制国内首部齿轮齿条式升船机的运行操作规范,建立了三峡升船机的运维体系。

让航运更智能,是李然的努力方向。“我们将利用大数据、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慧航道、智慧船闸,长江航运的时效性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他说。

巡东海、穿南海、越赤道……深蓝航迹,镌刻着巾帼船长的壮志豪情。

詹春珮,上海海事局“海巡01”轮船长,也是我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除了常规的航行驾驶,她还承担着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畅通、保护水域生态绿色清洁、保障航运高质量发展和船员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等职责使命。

近年来,詹春珮对工作中的变化有着切身体会。“我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分别是更丰富、更智能、更靠前。”她表示,近年来水上巡航保障任务更加丰富,监管更加智能,监管服务更加靠前,重大事故应急处置任务明显减少。

“作为海事执法旗舰的船长,我将继续带领我的团队,保障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守护好祖国的碧海蓝天。”詹春珮豪情满怀。

穿山跨江,需要建设隧道。中交集团天山胜利隧道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天山号”操作手崔华新,负责在隧道建设中操作机械掘进。

崔华新是一名“95后”。近年来,他的操作水平不断提升,从“会操作”转变为“精操作”。崔华新分享,在天山胜利隧道建设的过程中,他参与修建了三条跨越天山的超长隧道。

崔华新告诉记者,近年来,他直观地体会到了我国装备制造领域智能化、自动化的趋势。他坚信,随着国产技术、装备的升级,交通行业将朝着更加高效、安全、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

总长486公里的邮路,中国邮政云南省怒江州分公司泸水市称杆乡邮政所所长桑南才走了37年。

坚守中,桑南才见证着变迁。从险路崎岖到公路畅行,从艰难跋涉到摩托代步,桑南才走一趟邮路从6天送1趟缩短到1周送5班,交通越来越方便,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心里很自豪。”桑南才把山里百姓和外界连在一起,充当沟通的桥梁,用邮路走出了老百姓的幸福路。

面向未来,桑南才打算继续提升业务水平。“我们邮政在很多城市也推广了无人机、无人车投送,这些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下一步,我准备参加无人机操作考试,以后也可以操作无人机送快递了。”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交通人挺膺担当、奋勇争先,一定能书写更精彩的大国交通故事。

中国航天史上最长任务开启 谁来接力“天问”?

5月29日,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天问二号任务设计周期10年左右,如此长的任务周期,是否拉开了太空探索新的序幕?此次任务的“双目标探测”探什么?有多难?天问二号的十年之约对于我们的航天人才储备意味着什么?中国航天史上最长太空任务如何接力完成?

第一棒:精度达到10.9环的发射

十年“追星”之旅,“第一棒”至关重要。本次任务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地球逃逸轨道发射,对火箭的入轨精度要求更高。第一棒的发射任务水平怎么样?工作人员说,这次发射的精度比预想的还高。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张润红:天问二号探测器是一个重大的工程,它像一个接力赛,我这一棒已经圆满成功了,希望它后续的探测、采样、返回都能圆满成功。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天问二号任务新闻发言人 韩思远:天问二号任务是我国首次开展行星际取样返回,这次任务实施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我们29日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但这只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一共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希望能够为相关小天体的认知起源和演化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发现。

未来十年 天问二号要走哪些“路”?

目前,天问二号任务的接力棒已经从火箭移交到了探测器上。发射入轨后,天问二号还将经历12个飞行阶段。这次任务是“双目标探测”:

首先,天问二号要先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小行星2016HO3的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预计于2027年底,天问二号的返回舱将着陆地球。

随后,天问二号的主探测器将再次利用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飞向它的第二个探测任务目标——主带彗星311P,进行7年多的飞行和科学探测。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双目标探测”的两段任务可谓是一近一远、一冷一热。小行星2016HO3一直在地球附近“游荡”,而主带彗星311P彗星则位于距离太阳非常遥远的小行星带。天问二号探测器飞向2016HO3,要经受住近地区域太阳高温的“炙烤”,而飞向311P时,则要开始怀念此前的阳光了。这种“两重天”式的考验对探测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将会带回哪些有价值的宇宙信息?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天问二号任务新闻发言人 韩思远:我们现在对2016HO3小行星的认知,还处于对现有观测数据的一些计算以及仿真推演,我们也是针对这些不确定性采取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和方案,在实施策略上采取了“边飞边探边决策”的实施原则。

天问二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 李春来:据现有的资料,它的直径可能只有100米左右。这个小行星非常特别,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成分,来自哪里,有人说它可能是月球飞出去的,也有人说可能是在地球形成的时候还残余的原料,这个需要在探测完了以后,我们才会得到一些研究的结果。而这311P的成分是比较古老的,比较久远的,可能更接近太阳系早期的原始的成分,这个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兴趣和研究的一个对象。

天问二号旅途近10年

与“短期”任务有何不同?

天问二号开启了我国首次对地外小天体的“双目标探测”,这意味着我国深空探测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中国航天从“日积跬步”到“十年之约”,如此长的任务周期,和以往相对短期的任务相比有何不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 张晓天:天问二号是我国行星探测工程当中任务周期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任务。这次超长时间的深空航行任务背后有很多的新的技术的突破。我们举两个例子,分别是自主的探测导航还有电推进。

先说自主探测导航,探测器从伴飞到接触小行星的控制必须极其精准,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侧翻、碰撞等这样的意外。为此,天问二号采用了边飞边探测边决策的策略,相比以往的航天器,用更高的智能化的程度来去应对这样的挑战。

南京长距科技有限公司 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再说电推进,因为整个任务周期长达十年,对航天器的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问二号采取了离子电推进和化学推进综合使用的动力系统。电推进相比以往的靠推进剂的剧烈化学反应的推进,具有更好的效能,也能够节省更多的燃料。相比之下,它就特别适合长时间的深空航行。

天问二号的任务周期跨度在十年,与之相比,之前嫦娥六号探月采样返回大概是两个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整个任务周期大约是两年,天问二号的任务周期比他们都要长得多。

南京长距科技有限公司 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在如此长的任务下,除了前期要做足充分的准备之外,在这十年内都需要有专门的技术队伍,持续监测管理天问二号探测器的运行状态,这个与以往的地球卫星常年运行维护也不太一样。

地球卫星在生命周期内,自身状态和功能任务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而天问二号在这十年当中要不断地经历新的环境,要不断调整飞行状态,保证精准地飞向两个探测目标,所以比以往的卫星长期运行维护的难度也要大。

太空探索 年轻人才正不断涌入

近10年的任务周期,让天问二号探测任务成为中国航天史上周期最长的任务。长周期的任务接力不仅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人才储备。目前,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除了年龄,人才类型也更加多元。面对航天装备制造技能人才的缺口,去年底,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新专业中首次增设航天装备领域专业,在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加工制造和维修维护领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天问二号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这10年之约对航天人才储备意味着什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 张晓天:在这些新的技术突破的背后,首先是国家对深空探测这个领域持续的大力的投入和支持。除此之外,在全国两会中也重点强调了大力推动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咱们前面提到的自主导航技术、电推进技术、空间机构技术。现在都有很多商业航天企业也在大力的研发,逐渐成为国家航天的有效的补充,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活力。

行星探测任务是周期非常长的航天探测任务,天问二号就到了十年,未来迈向更远的深空的时候,任务周期还会更长。为了能在这么长的周期下保障航天器任务的可靠实施,一定需要坚实的人才队伍。

十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刚入职的青年设计师成长为一个专业技术骨干,甚至是技术带头人。从近年的航天发射的直播中,我们也能看到队伍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出现在了核心岗位上。

未来随着航天任务越来越复杂,从设计到管理到加工制造,再到保障运行等等,方方面面都会需要更多的人才。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习航天专业,加入航天行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问答

猫能长到几个月?

12个月左右猫咪一般成年后骨骼生长及身体器官基本都发育完善了,就不会再生长了,时间大概是十二个月左右。不管猫咪是田园猫还是品种猫,只要同时达到性成熟和...

长距离寄大件行李用什么快递公司比较合适呢?-懂得

看国内还是国际,也要看具体情况宅急送吧铁路快运,很便宜宅急送

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一天长一倍,16天长到16厘米,问几...

[最佳回答]14天.你往回推.16天16厘米.一天一倍.15天的时候就是8厘米.14天就是4厘米了.

45天就可以长到5―6斤的鸭肉食用是否能令人放心?

鸭的生长速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鸭在45天左右,长到五六斤本身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能说是科技进步,大大缩短了鸭的生长周期罢了。当然,鸭虽...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打一字)磨,...

[最佳回答]是“磨”.因为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是个广字,南洋两棵树是林字,长在石头上,即(广+林+石)“磨”字也.是“磨”.因为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是个广字...

人的头的大小长到几岁?

一般出生的时候头颅应该在33~35公分,1岁的时候可以达到40公分,因为小孩出生后六个月内长的比较快,可以长8到15公分头位。6个月到12个月可以长3公分,1岁以后...

无花果树能结多少年果实,它的树干能长到多粗,几年后才能不怕冻呢?

无花果树只要枝叶繁茂可一直结果,在美洲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无花果树的树干能到直径1m左右,仍然果实累累。我国北方的无花果树,三年树龄就逐渐开始锻炼冬季...

青鱼多久能长到十斤以上,养殖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这个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要分鱼种,鱼苗还有成鱼等,一般在饲养条件下,一冬龄一般是一斤左右,饲养一年三到五斤。一般情况养殖青鱼每亩平均产量为2000斤左右,...养...

十四岁160有希望长到180吗?

这个问题要开始男孩儿和女孩儿。如果是女孩儿的话,几率应该小一点儿。因为女孩儿发育的早。14岁到15岁,身高基本都发育的差不多了。一年的时间能长20cm的几率...

人能长到三米吗?

没有超过3米的人,最高的人是美国人罗伯特·沃德洛,1940年他去世前的身高为2.72米最高的人无可争议的最高的人是美国人罗伯特·沃德洛,1940年他去世前的身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