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胜养鸭场用上“高科技” 鸭子住“别墅”
中新网广西新闻4月26日电(秦榛 刘胜)近年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以“科技+企业”双轮驱动,创新“企地协同”联动机制,通过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智能养殖技术应用,推动蛋鸭产业从传统散养向集约化笼养、生态化养殖的跃升。
走进15万羽笼养蛋鸭生态养殖场,曾经的鸭舍已“改头换面”,如今,3万多羽蛋鸭住进了一排排标准化、智能化的“别墅”。笼中的蛋鸭正啄食着由自动投喂系统输送的饲料,一枚枚新鲜产下的鸭蛋顺着传送带从高处源源不断地往下传送。偌大的鸭舍里只有4位工人,他们手法娴熟,有条不紊地对鸭蛋进行分拣、打包、装箱。
图为员工正在打扫鸭舍。 秦榛 摄
“管理31200羽蛋鸭只需要4个工人,到目前为止蛋鸭的产蛋率达到50%,预计到下个月中旬产蛋量可以达到95%左右,每天大概有3000到4000斤的产量。”15万羽笼养蛋鸭生态养殖场负责人雷双辉说。
据介绍,鸭舍内配备的自动喂料、自动捡蛋、自动刮粪还有自动上料等控制系统,一改传统养鸭场给人留下的脏乱差印象,为蛋鸭提供干净生长环境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成本。
图为员工正在分拣鸭蛋。 秦榛 摄
据该县市场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副经理梁以国介绍,蛋鸭项目一期投入430万元,覆盖了马堤乡和瓢里镇,共7个村,按投入6%的分红率分给村集体经济。二期准备投入630万,包括江底乡、伟江乡、瓢里镇的九个村,也是按照一期的方式进行分红。
“二期三期建成后可以解决当地二十到三十个的就业岗位。”梁以国表示,项目的运营优先雇佣当地脱贫户。养殖场流转土地也可为12户以上农户增加固定收益。(完)
鸭子住“别墅” 龙胜的养鸭场用上了“高科技”
近年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以“科技+企业”双轮驱动,创新“企地协同”联动机制,通过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智能养殖技术应用,推动蛋鸭产业从传统散养向集约化笼养、生态化养殖的跃升。
员工分拣鸭蛋。 秦榛 摄
步入15 万羽笼养蛋鸭生态养殖场,鸭舍“改头换面”,3万多羽蛋鸭早已住进了智能化的“别墅”。一排排标准化、智能化鸭舍在灯光的照射下整洁明亮。笼中,蛋鸭正悠然自得地啄食着由自动投喂系统精准输送的饲料。一枚枚刚产下的鸭蛋从高处的传送带上缓缓往下流动,偌大的鸭舍里只有4位工人正熟练地将鸭蛋进行分拣、打包、装箱。
养鸭变得如此省时省力,全都得益于高科技。鸭舍内配备的自动喂料、自动捡蛋、自动刮粪还有自动上料等控制系统一改传统养鸭场给人留下的脏乱差印象,为蛋鸭提供了干净的生长环境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成本。15万羽笼养蛋鸭生态养殖场负责人雷双辉说,“管理31200羽蛋鸭只需要4个工人。到目前为止蛋鸭的产蛋率达到了50% ,预计到下个月中旬产蛋量可以达到95%左右,每天大概有3000到4000斤的产量。”
员工打扫鸭舍。 秦榛 摄
15 万羽笼养蛋鸭生态养殖场的落户也给村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据该县市场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副经理梁以国介绍,一期投入430万,覆盖了马堤乡和瓢里镇,共7个村。“我们按投入6%的分红率分给村集体经济,给每个村的村集体分红收益是4.2万元。二期准备投入630万,包括江底乡、伟江乡、瓢里镇的九个村,也是按照一期的分红方式进行分红。”梁以国坦言,当初启动项目时考虑到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比较分散,资金难以整合,所以相关部门把几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整合起来投到产业中去。
查看鸭蛋的质量。 秦榛 摄
“二期三期建成后可以解决当地二十到三十个的就业岗位。”梁以国表示,项目的运营优先雇佣当地脱贫户和困难农户,按照当地工资2500元每月来看,可为困难家庭增收3万元以上。养殖场流转土地也可为 12户以上农户增加固定收益,每户每阶段租金可达到8000 至30000元。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也成为联农带农、加快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相关问答
别墅的三大水系统
实水系统与VRV的使用成本相当,而且水系统的舒适性比VRV好!至于是否费电、是否漏水等,取决于设计方案与施工质量。大部分别墅空调是家用机转型后的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