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PC上线,华为与微软终有一战?
文|光锥智能,作者 | 刘俊宏,编辑|王一粟
1981年,IBM无意间将自己的对手送上了“神坛”。
一开始,IBM只是想撮合微软和英特尔设计PC来对抗苹果。为了给苹果“制造”更多竞争者,时任IBM中层经理的埃斯特利奇公开了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源代码。随后,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英特尔的处理器一下子成了所有PC厂商的标配。
在这之后,IBM的PC业务被层出不穷的竞争者击败。微软靠着“躺赚”操作系统授权费,成了PC时代的最大赢家。总结微软的“以下克上”,哈佛商学院借用价值网络理论写道——
“微软将IBM建立的硬件价值网络,转化为以软件为中心的新生态体系。”
在AI时代,中国的PC行业正在上演另一场价值网络的“战争”。
5月19日,华为一下子发布了两款搭载鸿蒙系统的PC。其中,华为MateBook Pro的形态是常规轻薄本,面向商务需求。另一台HUAWEI 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看起来完全就是一块屏。
“是面向未来的电脑体验”。
正如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的总结,两款产品的出现,意味着华为正在用国产操作系统重新定义PC时代的生产力。

从产品外观看到,HUAWEI 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的外观与常规PC的差异非常大,整体产品形态应该算是“放大版”折叠屏手机。高达18英寸的屏幕尺寸,让产品能够在展开态做演示和折叠态办公之间自由切换。
如此有想象力的产品形态,有网友直呼华为已经“通关”所有折叠屏产品了。

软件方面,两款鸿蒙PC都拥有较高完成度的应用生态。基本上,WPS、B站、剪映、万兴喵影等常规上网娱乐和轻度生产力的软件都已齐全。AI能力上,鸿蒙PC原生支持小艺AI助手,用户可以一键生成会议记录、文档文案等办公场景的内容。
“鸿蒙系统实现了AI能力与底层硬件、操作系统、三方生态的深度融合”,余承东如此介绍道。
对于国内用户而言,更懂中国人的AI小艺要比Windows系统PC的“Copilot”按键好用多了。
售价方面,本次华为发布的两款鸿蒙PC基本上没有“系统溢价”。MateBook Pro起售价为7999元。该价格基本与苹果MacBook Air系列相当。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起售价为23999元,定价基本与三折叠手机Mate XT保持一致,算是同样的价钱买到更大的“屏”了。


鸿蒙PC的上线,意味着华为补上了全场景终端战略的最后一环。对于中国电子工业而言,意味着中国正在打破PC操作系统长期被苹果和微软垄断的局面。
“鸿蒙电脑给世界多一种选择”,见惯了大场面的余承东,在现场依然非常激动。
7999元起的鸿蒙PC,到底什么样?
从两台新发布的产品上看到,华为在积极融合其他智能终端技术的同时,展现出了对PC产品相当激进的见解。
先看外观“不那么激进”的MateBook Pro。对于这款产品,华为的基本定义就是商务用途的轻薄本。极致轻薄,是此类产品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对比轻薄本的标杆,MateBook Pro以970克的重量和13.5毫米的厚度,胜于苹果MacBook Air。值得注意的是,MateBook Pro给了66W的反向超级快充。这意味着华为额外考虑了商务人士手机充电的需求。出门带个PC,基本上就不需要带充电宝了。
产品理解的重头戏在另一款产品上——“折叠屏PC”。 产品理念上,HUAWEI 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可以理解为大号的折叠屏手机。
合上屏幕时,是一个正常的笔记本电脑,总重1.16kg,可以到处带着走。打开时,它会自动分屏显示。上屏对应常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下屏可以独立显示内容,或是干脆化身常规笔记本电脑的C面。完全展开时,就是完整一块18寸的显示屏。
总结就是合上感觉有点重量,展开感觉非常轻薄。整体手感非常接近华为三折叠手机。

与其他智能终端产品结合的部分,是华为整合了交互逻辑。除了触摸屏幕操作之外,HUAWEI 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支持各种手势控制。例如双手搭上屏幕调出虚拟键盘、敲击截屏、抓握调整窗口等操作应有尽有。

除了操作便捷,鸿蒙系统赋予PC更大的价值在终端协同生态和AI能力上。
在鸿蒙PC出现之前,华为终端一直没能打通工作场景的互联生态。虽然做了不少手机与PC之间的协同适配,但PC始终还是不能完全控制手机。
在鸿蒙系统打通PC之后,现在的华为终端可以实现信息无缝流转。 手机、PC、平板放到一起,眼睛看哪里光标就移动到哪里。简直就像是用一块屏幕同时控制所有终端设备一样。

如果说,设备协同能力是占了微软基本没有手机和平板设备的“便宜”。那么在AI能力的支持上,鸿蒙PC算是给全球的PC厂商“打了样”。
由于苹果电脑根本没大规模推送端侧AI,我们以微软系统PC来对比。现在AIPC整体的“AI含量”严重不足。
一般而言,微软系统PC的AI功能靠两种方式落地。其一是微软的实体“copilot”键。对于国内用户而言,按下这个键跟按下“Win”键没有区别,这个按键几乎就是浪费键盘空间。其二则是PC设备自带的AI麦克风降噪、AI摄像头等功能。
这些使用场景较为单一和使用频率不高的功能,使得用户电脑的NPU几乎常年处于“躺平”状态。而用户真正高频需求的AI文档生成、AI画图、AI知识检索等功能,只能找第三方AI工具实现。

对于鸿蒙PC而言,就完全不存在上述的问题。由于鸿蒙系统原生内置AI模块,在与DeepSeek等第三方模型的融合下,鸿蒙PC可以直接提供会议记录、文档生成、知识搜索、设备操作等原生AI能力。甚至,小艺的会议托管功能还能帮你“摸鱼”。当你在线上会议被提到时,小艺会在手机上提醒你,然后给你一份当前会议的纪要。
不过,鸿蒙PC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
与手机鸿蒙系统的情况类似,鸿蒙PC端的应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只有部分生产力和轻娱乐类应用完成适配。
从已知的软件适配情况看,鸿蒙PC暂时还没有微信。另外,如果用户有轻度游戏需求的话,鸿蒙PC目前也并不支持任何一个主流的游戏平台。

鸿蒙PC的接下来的适配进度,余承东相当有信心,“5月8号鸿蒙PC技术沟通会时,只有300款应用,十几天过去,已经有1000多款应用适配了”。

在外设方面,鸿蒙PC也在加紧完成适配。据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1100款外设完成适配。除了常规的键鼠、显示屏外,其中还有300多款非标准外设。短期内鸿蒙PC用于B端用途的问题不大。
总体来看,本次发布的两款鸿蒙PC虽然暂时不能100%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但仍能称得上是完成度很高的PC产品。
短期来看,当前鸿蒙PC的任务在于加紧完成软件适配。目前,已经有不少第三方厂商正在积极推出虚拟机应用来帮助Windows用户适应鸿蒙系统。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支持下,预计鸿蒙系统将能以相当快的速度“适应”PC环境。
届时,中国PC操作系统将有希望颠覆Windows和MAC系统长达数十年的垄断。
AI终端时代,系统PK的是内核架构
微软战胜IBM最关键的要素,其实是时代。
四十年前,PC行业的大背景是消费者渴望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当时的PC不仅价格十分昂贵,软硬件生态还极度封闭。IBM公布BIOS源代码,本质上是向整个市场“开源”了PC的制造方法。在不断压低的硬件价格和开放的软件生态下,PC时代才迎来了大爆发。
在智能终端时代,PC需要更合适的操作系统来落地AI。
从系统内核层面看,微软采用的是宏内核架构。内核可以理解为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管理CPU、内存、总线等一系列软硬件运行和交互。宏内核的含义,就是所有的计算机资源都集成在一个“大内核”内统一管理。
鸿蒙系统采用的是微内核架构。这种架构主张内核只控制计算机最关键的几个资源,其他功能全部模块化处理。
这种设计使得操作系统拥有极高的扩展性。如今鸿蒙系统的AI能力,来源于华为在鸿蒙系统4.0时期添加的AI模块。宏内核如果也要实现AI原生支持,工作量几乎等同于重新设计整个操作系统的架构。

从体验层面上说,原生支持AI的操作系统能实现更懂用户的效果。
以AI对话场景为例,在鸿蒙PC上,小艺会记住用户说过的话。而在其他PC设备上,要想让AI记住对话内容,用户可能只有端侧部署或者购买云端大模型服务了。考虑到鸿蒙系统的分布式特性。这意味着在鸿蒙生态的配合下,只要硬件能够感知到用户,智能就能无处不在。

“设备间的系统融合是困扰业界多年的难题。微软、谷歌、苹果多年尝试未果。鸿蒙操作系统首次实现了多设备统一系统、统一生态。”
正如余承东所总结,在全部智能终端上提供AI能力,鸿蒙系统或许有机会重新定义AI终端的价值网络。
一方面,对标其他成熟的终端操作系统,鸿蒙系统目前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无论是AI、编译工具链、系统内核等配置,鸿蒙系统目前都已经打好了基础。

另一方面,从软件生态的层面看。华为智能终端早已汇聚了无数用户和软件开发者。
单以PC为例,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华为PC出货量排名中国第三。考虑到软通动力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关系,实际上华为可能是中国PC出货量排名第二的玩家。
关于下一步战略,余承东在现场发布了擎云星河计划。华为将向市场推出大量商用鸿蒙PC,相当于直接向联想发起挑战。

手机市场这边,华为的实力堪称恐怖。2024年华为手机回归,一年时间,华为就“吊打”了国内其他手机厂商。根据Tech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华为以20%市场份额位居榜首。

无论是目前的销量还是未来的战略,鸿蒙系统都有足够的动能支撑其持续成长。
“每次想到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都难免会流下辛酸泪。”
谈到鸿蒙系统成长的经历,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连连感慨,“要打造一个终端操作系统太难了。就是到了今天,如果没有广大消费者、政府与友商的持续支持,很难说鸿蒙操作系统就一定能成功。”
鸿蒙系统登陆PC,无论是对于华为还是对于中国电子产业来说,都意味着太多。
七年过去,中国电子产业已经彻底变了一副面貌。芯片、操作系统、AI……2025年,中国有太多的新产品和新玩家出现。智能汽车、自动驾驶、AI大模型,中国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科技“拿手项目”。
在发布会最后,余承东对鸿蒙系统和中国电子产业都抱有信心。
“鸿蒙电脑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成长,我们坚信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鸿蒙必将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你们的每一行代码,都在改写中国电脑产业的未来。”
微软AI Agent支持A2A、MCP协议!智能体协同生态大爆发

智东西
编译 | 金碧辉
编辑 | 程茜
智东西5月9日消息,据微软5月7日官方博客发布的消息,微软宣布将在Azure AI Foundry和Copilot Studio两大平台中支持谷歌的Agent2Agent(A2A)协议以及Anthropic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
微软董事长兼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于5月8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写道:“像A2A和MCP这样的开放协议是实现Agent网络的关键”。

纳德拉在X平台上的发帖
A2A协议由谷歌推出,旨在让AI Agent(智能体AI)能够跨云、跨平台、跨组织边界进行协作,实现不同Agent之间的高效通信、安全数据交换以及协调行动。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则是由Anthropic制定,主要为大型语言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工具及以推动技术的发展,解决Agent应用中日益凸显的互操作性问题,为开发者提供更开放、协作的平台,降低开发门槛,提升开发和自动化效率。
微软将A2A协议与Anthropic的MCP协议形成互补,直接针对企业级AI部署中长期存在的供应商锁定和数据孤岛问题。
A2A协议通过标准化Agent间通信接口,允许不同厂商的AI Agent安全交换任务请求和执行结果,类似“AI领域的USB-C接口”。
据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2025年3月预测的数据透露,全球企业级AI开发与应用行业分析指出,微软做出的这一决策或使全球企业AI开发成本降低30%-50%。
一、微软支持A2A和MCP协议,推动AI协作与数据流通
据VentureBeat报道,虽然纳德拉赞同AI Agent集成的开放标准理念,但这是他首次公开支持一项标准。微软对行业的影响力或将引领行业从专有生态系统转向跨平台的AI Agent协作。
纳德拉在2025年3月的South Park Commons播客访谈中援引ONNX(开放神经网络交换)案例称“2018年我们与Meta共建的ONNX已成行业标准,现在要让A2A/MCP复制这一成功。”
据VentureBeat报道,纳德拉宣布支持A2A协议的这一举动意指微软历史遗留的生态封闭问题。过去Windows、Office等产品通过复杂授权机制制造绑定效应。如今,Azure AI战略转向“构造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可混合使用亚马逊云服务、谷歌云及私有云AI服务。
微软官方博客提到,A2A与MCP是构建智能体网络(Agentic Web)的核心基础设施,A2A协议通过统一任务交换标准,使不同厂商的AI Agent实现毫秒级协作;MCP则规范模型与外部数据的交互接口,被业界称为“AI系统的USB-C端口”。
A2A协议和MCP协议在Agent协作和数据流转方面各有侧重,A2A协议更注重AI Agent之间的通信和互操作性,而MCP协议则更侧重于为AI Agent提供工具和上下文支持,两者相互补充。

A2A和Anthropic MCP协议的相关介绍
微软在宣布支持谷歌A2A和Anthropic MCP协议时,首次披露了一医疗客户案例。这一信息是纳德拉当天发布的官方声明中明确提及的。
具体而言,微软在其官方博客及行业会议中详细阐述了协议集成后的实际应用效果,指出某医疗客户通过A2A与MCP的协同,将HIPAA合规审计周期从14天大幅缩短至4天。
二、微软支持开放协议,获摩根大通、联合利华等企业订单
纳德拉在5月8日公开战略后的内部会议指出:“未来AI市场的价值将向协议层与数据层集中。”微软不再强推自有AI Agent,转而通过Azure提供“协议中间件”与“合规治理工具”收费。
这种转变类似从“造车”转向“修路”,据彭博社5月9日报道,该策略已使微软获得摩根大通、联合利华等企业的跨云AI订单。
尽管A2A/MCP分属谷歌与Anthropic,但三家公司形成微妙平衡:谷歌掌控Agent通信标准,Anthropic主导模型数据接口,微软则提供最大企业落地场景。
据VentureBeat报道,当被问及协议开放是否会否削弱微软竞争优势时,纳德拉称:“Azure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减少管理的复杂性,而非制造封闭性。”
Gartner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至第二季度初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中提到,到2027年,基于A2A/MCP的跨平台智能体将覆盖75%的财富500强企业,催生超过12000家专注垂直场景的AI创业公司。
结语:大厂共推A2A/MCP协议,Agent协作面临安全新挑战
正如HTTP协议催生互联网经济,A2A/MCP可能开启AI Agent协作的新纪元,为用户营造了一个高度开放、协作的平台环境,大幅降低了开发门槛,推动AI Agent从分散孤立走向深度融合,为整个AI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AI Agent通过A2A和MCP协议在网络中交互协作,如何在开放与安全间取得平衡,成为下一阶段亟待攻克的技术焦点。
来源:微软官方博客、Venturebeat
相关问答
onedrive多人协同编辑同一个文件-MicrosoftCommunity
[回答]了解到您的问题。您可以通过使用Office365进行协作,您可以将OneDrive中的文件共享给特定人员或使用链接实现共享。具体方法您可以参考以下链接...
sharepoint干什么用的,sharepoint有什么用-微软sharepoint...
[回答]sharepoint是微软的frontpage的升级版本,做网站用的。SharePoint的优势在于其强大而丰富的6大功能:网站:“无代码”创建“共享的”企业网站。社区:...
sharepoint和onedrive区别-微软sharepoint使用问题-36氪企服点评
[回答]OneDrive是云存储服务,2014年美国微软公司正式宣布SkyDrive。微软在YouTube宣布将旗下的云存储服务SkyDrive更名为OneDrive,是为了解决与英国天空广...
在办公软件中onenote软件是做什么的?-ZOL问答
共享笔记本使用户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信息超载和协同工作。Onenote最早出现于MicrosoftOfficesystem2003。与基于书面的系统、文字处理程序、电子邮件系统或...
微软位于雷德蒙德的总部改造计划进展如何?
在过去的五年中,微软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管理层和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改革,不仅简化了工程开发、削减了产品线,而且以更开放的姿态实现了更多的跨平台协同合作。现在...
office2010里有哪些软件,都有些什么用途?
它的功能有很多,可以用来收发邮件、管理联系人、记日记、安排日程、分配任务等。最新的Outlook2010以重新设计的外观和高级电子邮件整理、搜索、通信和社交网...
ERP系统有哪些?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缩写,是一种集成管理软件,旨在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协同。常用的ERP系统包括SAP、Oracle、MicrosoftDynamics等,它们可...
华为跨屏协同支持win11吗?
华为跨屏协同支持win11。Windows10也支持“多屏协同”,前提你得是三星手机,可以用微软“YourPhone”实现在电脑上操作手机。从体验上来讲,直接运行Androi...
microsoftwhiteboard是什么?
crosoftWhiteboard强调数字笔和触控体验,你可以用数字笔绘画、自动将墨迹生成图形、创建表格图表和流程图、搜索图片、触控交互、虚拟直尺工具、拖拽照片来...
e管理使用入门指南?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e管理使用入门指南:1.了解e管理的概念:e管理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和技术来管理和组织个人或团队的工作和生活。它包括使用电子邮件、日历、任务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