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科技市场营销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用户投稿 16 0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永乐 李亚伟 通讯员 周玉廷

作为2025百泉药交会专项活动,5月18日上午,第九届金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河南省金银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在河南师范大学开幕。来自全国107家联盟成员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牧野,共商金银花产业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中原科技市场营销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大会以“创新·协同·共赢打造金银花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标杆”为主题,聚焦种质资源保护、绿色种植、智能加工、品牌营销等核心环节。河南省科技厅、新乡市、封丘县三级联动,联合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等科研机构,佐今明制药、新乡博凯生物、河南宸光农业等龙头企业,以及中国民生银行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推动金银花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新乡市副市长刘军伟在致辞中表示,金银花作为新乡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成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市已形成“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科技赋能+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格局,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新乡样本”。

中原科技市场营销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据了解,河南省金银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河南师范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于2020年成立。通过实施金银花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绿色种植技术攻关、智能加工设备研发等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原科技市场营销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作为“中国道地金银花之乡”,封丘县依托资源禀赋,创新“健康之花、融合之花、地标之花”发展模式,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研发、营销的全产业链。目前,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超5万亩,深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3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封丘县县长王振海介绍,当地已搭建质量标准、品牌创建、金融赋能等“六大体系”,并参与制定《中药材追溯体系实施规范》《优质道地药材》等15项团体标准。通过与中国民生银行合作推进“金融赋能”,破解产业融资难题,助力金银花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开幕式上,封丘县政府与河南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金银花高效生态智慧产业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大会为15项团体标准发布单位颁发证书,并聘任中国农科院戴小枫研究员等专家为金银花产业发展战略技术顾问。

在专家报告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戴小枫、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永清、河南师范大学李建军等专家学者,围绕金银花种质资源创新、药食同源开发、智能加工技术等议题展开研讨。佐今明制药、河南博凯生物等企业代表分享了“三产融合”“数字化营销”实践经验,为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

5月19日,与会代表赴封丘民生金银花资源圃、标准化种植基地及深加工企业实地考察。在智慧产业园区内,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与植株生长;在自动化生产线旁,金银花原料经提取、精制转化为药品、饮品、日化品,展现出“一朵花撬动千亿产业”的潜力。

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新乡市金银花产业迈入协同创新、集群发展的新阶段。未来,新乡将持续深化“中原农谷”战略,以金银花为突破口,推动中药材产业与文旅、康养、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建成全国金银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科技研发策源地和品牌价值高地。正如河南师范大学李建军教授所言:“金银花不仅是药材,更是连接科技、文化与民生的‘幸福花’。通过全产业链创新,我们期待这朵‘中原之花’绽放全球。”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丨工业“关节”里的硬核突围——老企业洛轴创新蝶变启示录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题:工业“关节”里的硬核突围——老企业洛轴创新蝶变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

在中国工业版图中,有这样一家企业,用轴承“转动”大国重器、“转”出市场话语权——

洛轴集团,前身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70多年深耕轴承制造,自研自制的多个产品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达70%。

近年来,随神舟飞船叩问苍穹,伴盾构机掘地潜行,助海上风机发出绿电,洛轴始终向新而进,把“卡脖子”短板一点点变成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长板,老企业的突围给人启示、引人深思。

中原科技市场营销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这是5月24日拍摄的洛轴集团智能工厂生产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做产业链的“填空者”

夏日洛阳,地铁疾驰,呼啸而过。新装配洛轴轴承的地下“巨龙”,在中原大地的土壤中穿行。迄今,这辆洛阳地铁2号线0217车已安全行驶24万公里。

2022年4月,洛轴启动实施地铁车辆轴箱轴承自主化研制项目,历时两年完成装车运用考核试验,伴随着“洛轴造”一路应用,地铁产业链国产化的“关键拼图”不断补齐。

轴承,工业的“关节”,作为机械设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直接影响着装备制造能力,关系着国家工业水平。

产业大厦不能建在别人的地基之上。特别是盾构机、载人飞船等重大装备领域,要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造出质量、精度要求极高的轴承。“补短板”之路,历经几多艰辛、几多坎坷。

6月,骄阳似火。洛轴技术中心,为满足跨海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新一代12米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轴承工业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穿越山海的重器,勾起跨越时间的记忆。

“人家说,你们拿回去吧,就算不要钱,我们也不敢用。”想起过去推销盾构机主轴承的经历,洛轴集团盾构机主轴承设计师周琳五味杂陈。

盾构机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世界上仅有几家公司掌握这样的能力,主轴承资料都被严密封锁。设计、制造、润滑、试验……洛轴历尽千辛万难,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产品,在市场面前却不堪一击。

另辟蹊径,2012年开始,周琳和团队联系盾构机厂家,提出以低价承担使用过程中的检修工作,从一个小滚动体开始,从查找缺陷、修复问题切入,一点点摸索验证。

盾构机深埋地下,闷热潮湿。4年间100多套轴承检修下来,周琳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个被汗水浸透的日夜。日复一日的地下“学艺”,洛轴人逐一突破技术难题,掌握了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也正是从替换小部件开始,一步步赢得了客户信任,敲开整机应用的大门。

“今天,洛轴研发的盾构机主轴承已经完成在3米级到12米级盾构机上的施工应用,可靠性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价格不到进口产品的1/3。”洛轴集团总经理助理董汉杰介绍。

一轮轮轴承转动,一年年产业突进。

2023年,多款关键轴承产品护航“神舟家族”飞行;2024年,产品成功配套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精度创下同类型国产轴承新纪录;如今,相关高铁轴承通过台架试验,每分钟300转的CT机轴承启动研制……瞄准前沿领域不断冲锋,洛轴逐一打破国外垄断,用中国轴承“转”起中国装备。

“2010年起,从事铁路轴承研发至今”——一行简单的简历,是洛轴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师董美娟对这份事业最深情的标注。

“补短板,说到底要靠坚持,每个人的坚持。”董美娟感叹,高铁轴承研制中,从材料研发、结构设计到技术验证、装车试验,历经无数次失败。“每每想放弃时,看着窗外高铁飞驰而过,就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再等等,快成了’。”

不舍微末、不弃寸功。今天,洛轴产品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港机船舶等领域,印证了坚持的分量。中国轴承工业一个个“从0到1”的突围,见证着填补产业空白的坚实步伐。

中原科技市场营销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这是5月24日拍摄的洛轴集团智能工厂生产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做创新链的推动者

以轴承为代表的基础件,不仅关系着产业链安全,也在产业升级中扮演关键角色。

当全球技术变革对轴承发展提出新要求,在一些新兴领域,国内轴承企业拥有了和国外同台竞技的机会。观潮流、谋创新,抓紧锻造长板,洛轴一路向前。

2024年9月,全球批量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装机。

这台机组的偏航、变桨两个部位的轴承由洛轴自主研制,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风电轴承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大功率发电,要让上百米长、重量以吨计的风叶灵活旋转,主轴承的载重力、可靠性必须向“极值”突破,在全球范围鲜有先例可循。从首台16兆瓦风电主轴承下线,到配套全球批量装机的18兆瓦风电机组,洛轴一步步向产业前沿挺进。

“拓荒”是更为艰难的耕耘。16兆瓦风电主轴承研制时,大到结构设计,细到关键工艺,都面临着“0到1”的突破。

以保持架为例,3米多的轴承旋转一圈,波动幅度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对稳定性要求极高。而国际通用的焊接方式并不适用超大规模架体,因为每一个焊接点都可能变成一个风险点。

在最初的方案上“摔倒”无数次后,洛轴集团技术中心风电轴承项目负责人练松伟决定换个路子——放弃焊接、“一体成型”。

“有时就隔着一层窗户纸,但捅破它却需要时机。”他说,在查看别的工序时,团队无意间发现热胀冷缩或许可以实现“无痕”嵌入。“当时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啥也顾不上,马上奔回去试验。”

经过反复验证改进,洛轴最终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采用热胀冷缩工艺的“一体成型”方法就此“写”进大功率风电轴承的制造中。

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就大胆探索。

2023年6月,洛轴16兆瓦风电主轴承实现装机,不仅创下当时全球风电单日发电纪录,此后更经受多次台风考验。一次次向行业纪录冲刺,企业赢得了话语权,在国内风电主轴承市场份额达40%以上。

下好先手棋,要突破技术“极值”,也要把准产业升级的方向。站稳国内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市场,是又一场向新的奔赴。

2021年,面对传统汽车轴承订单下滑,洛轴敏锐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是大趋势,必须快速转型。在仅有2家新能源车企订单的情况下,洛轴大手笔投入研发、扩充产线。

从2022年起,投资8亿元升级轮毂轴承制造设备;几乎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汽车轮毂都拆解研究了个遍……“为了降低摩擦系数,仅润滑脂一项就试验了上百种。”谈及对新赛道的投入,洛轴子公司洛阳LYC汽车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晶明直言“全力以赴”。

通过建立快速设计、快速生产机制,洛轴把握住了先机。2021年,企业全年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产值1.4亿元;2024年,1个月就突破了1亿元。

今天,智能化浪潮带来了颠覆性变革。聚焦前沿,洛轴创新触角不断延伸。

与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合作,强化基础研究;布局智能技术,开发具备自感知、自执行的智能轴承;建立数字化研发平台,实现模拟仿真……洛轴将技术攻关之路一步步“修”到更上游、更前端。

“还要整合更多力量,环环相扣地奋勇向前。”洛轴集团董事长王新莹坚信,“只有跑在前面,才能决定方向。”

中原科技市场营销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5月22日,自动导引车在洛轴集团智能工厂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做更高品质的“雕刻者”

今天,中国轴承市场规模已突破2300亿元,洛轴也发展到能够生产9大类3万多种产品。新起点上,如何打造新优势?

追求大批量的稳定性——这个洛轴人频频提及的专业术语,道出面向未来的发力点。

“把1件产品干成,说明设计过关;把10件产品干好,工艺过关了;100件产品都能稳定做好,过程控制才算过关。”在王新莹看来,市场竞争以质取胜,更好的品质不仅意味着更好的技术、管理水平,更需要生产体系的全面提升。

以“数”为尺,一场质量效益变革加速推进。

车间装上“大脑”、机械臂能“思考”、生产线走进“云端”……洛轴风电齿轮箱轴承智能工厂,设计、选材、生产、交货全流程被“数”赋能。

看着自己16年的“经验值”,变成实际操作的数据值,技术工程师宋海涛直言,被“数”加持后的“手劲”更稳了。

当匠艺被“量化”,匠心得到了更好的传承。通过开发轴承生产、应用软件,用经验“喂”数据,用数据校正经验,不仅产品合格率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生产一套大轴承,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下线时间压缩了一半。”宋海涛说。

乘“数”而上,近年来,洛轴投资超10亿元对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在研发环节,建立起应用于不同主机的载荷谱,让重大装备轴承创新更靠“谱”;在管理环节,建立大数据中心,以精益管理严控质量……

延“链”发力,将品质“雕刻”进每个环节。

今年追加1000多万元投资,建设最新试验机——在洛轴技术中心,从自研自制试验设备起步,开启新一轮海上风电轴承研发征程。

“实验的精度每提高一个点,产品的质量就会向前一步。”洛轴集团总经理于海波坚信,海上风电发展,配套设备要走在前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为的就是更好校准技术方向。

与钢铁企业合作,探索建立自有材料体系;从设计起步,与主机厂共研共创;加强供应商管理,优化每一环节……扩大链上“朋友圈”,洛轴发展一步步向深、向实。

5年来,企业研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30项。推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三个转变”,以效率为中心进行业务考核,薪酬向技术、营销和生产一线倾斜……以改革促变革,不断激发起向新求质的活力。

“经营企业玩不来虚的,靠的就是脚踏实地。”王新莹反复提及,不论做到多大、走到多远,要始终专注极致、扎实攀登。

洛轴新厂区,“挺起民族轴承工业的脊梁”金字标语生辉,诉说着这个“70年老店”的壮志雄心。智能产线上,又一批高精度的轴承产品完成装配流程,“整装待发”……(记者张辛欣、张研、周圆、韩朝阳)

中原科技市场营销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5月22日,机械臂在洛轴集团智能工厂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中原科技市场营销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5月22日,工人在洛轴集团主轴车间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中原科技市场营销 药都焕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新乡金银花产业峰会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5月22日,工人在洛轴集团风电三车间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视频加载中...

相关问答

中原科技学院特色专业?

中原科技学院位于郑州,普通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是河南省教育改革综合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河南省重点...

中原科技有中外合办吗?

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合作)工商...有。电...

中原科技学院怎么样?

中原科技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高校。中原科技...

中原科技学院是什么档次?

中原科技学院是本科院校。中原科技学院中原科技学院(Zhongyu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简称“中原科技,ZIST”,是经中...

河南恒华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河南恒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下设生产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营销中心和行政中心。...

中原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咋样?

中原科技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位于中国中原地区的职业学校。该学校提供多个专业方向的教育培训,包括工程技术、商务管理、信息技术等。根据学校的官方介绍和学生...

中原科技学院介绍?

中原科技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和许昌市,简称“中原科技,ZIST”,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为应用技术大...

河南矩阵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很不错的公司河南矩阵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郑州创立。公司办公环境舒适,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同事之间相处融洽,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很不错的公司河南矩阵...

中原科技学院社会认可度高吗?

高。中原科技学院全国排名959位,学校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2%,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1%,60多位教师被授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郑州中原科技城有商业吗?

郑州中原科技城有商业。根据从中原科技城规划提升及相关政策发布会获悉,中原科技城积极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布局一批高端商业、特色商业,提供国际化商业服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