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用户投稿 14 0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放下历史的包袱,实事求是,轻装上阵,

面向未来,自信地学习科学、发展科学,

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袁岚峰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大家好,我叫袁岚峰,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什么是真正的自信。

中国的科技地位,越来越成为现在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例如2018年4月的中兴芯片事件,令很多人痛心疾首,而2018年11月中国的核聚变装置EAST达到一亿度,又令很多人欢欣鼓舞。

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芯片

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中国核聚变装置EAST

如果你看过我的文章或者视频,那么你很可能知道,我经常分析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分析呢?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我经常反对两种典型的错误文风:一种是胡乱吹捧中国的实力,动不动就谁谁震惊,谁谁慌了,可以称之为 “震惊体”;另一种是反过来,把中国说得巨弱无比,认为所有讲中国的成就的宣传都是假的,可以称之为“神话体”。

成都武侯祠有一幅著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如果你问,对于中国的科技实力,应该是赞扬好还是批评好,说得高好还是说得低好?那么回答是,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不实事求是就怎么都不好,实事求是才是好。一个观点不会因为它是赞扬就自动正确,也不会因为它是批评就自动正确,只会因为实事求是而正确。

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武侯祠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分析了若干个客观定量指标,例如自然指数、研究前沿、高引用研究者等等,对中国当前的科技实力做出了如下的基本定位:显著落后于美国,而跟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属于同一个级别。

如果你认为英法德日是科技强国的话,那么中国也是科技强国。你当然同意英法德日是科技强国,对不对?所以,中国现在作为一个科技强国也是当之无愧的。而在所有的科技强国中,中国的进步是最迅速的。

关于这些问题,我在2015年写了一篇文章,做了详细的分析。此文标题叫做《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欢迎大家去阅读。

你觉得这个基本结论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吗?是的。这是建立在真实的成就基础上的自信,所以非常坚实可靠。

中国古代科技的真相

已完成:10% //////////

那么,下面我们就要问一个更深入的问题了,而这个问题可能会让一些朋友觉得不那么自信。这个问题就是:既然我们进步这么快,为什么现在处于追赶的地位呢?也就是说,我们在历史上是怎样落后的?

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问题,因为你会发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我们的教材和宣传经常说中国古代的科技在世界上领先了几千年,然后不知怎么的就落后了。至于落后的时间点呢,有的说是元朝,有的说是明朝,有的说是清朝,甚至还有说是鸦片战争的。

诶,难道你真的相信,直到1840年英国人打上门来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落后吗?这也太离谱了吧!这明显只是一个落后的表现,而不是落后的开始。是你已经落后了很久,才会被敌人从海上远征几万公里过来,还能打得你落花流水。

如果顺着这条思路往下想,你就会感到很恐慌:当初我们领先了几千年,结果还是被别人超过了。那我们现在如果经过努力,再次达到领先了,会不会又被人家超过,然后再次打得落花流水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阅读了不少中外科技史的著作,得到了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基本结论。

这里的关键在于,分清科学和技术。当我们说中国古代的科技很先进的时候,我们指的是技术!中国的技术,确实曾经是领先的,后来落后了,明朝引进欧洲的红衣大炮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而在科学方面,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落后的呢?回答是:这个问题不存在,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领先过!

也许这个回答使你震惊,也许你会觉得这很不自信。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讲这个问题。最奇妙的是,讲完以后你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让我们从一个故事讲起。如果你对传统文化有了解,你肯定听说过唐朝有两位鼎鼎大名的预言家:袁天纲(正史的写法,民间往往写成“袁天罡”)和李淳风。《唐书》里有他们的传记,记载了他们预测武则天统治天下的故事。据说,著名的预言书《推背图》就是他们写的。

但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不是《推背图》,而是一本数学书籍。李淳风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唐太宗李世民命令他和一些助手们给《九章算术》做注释。

《九章算术》是什么?《九章算术》是中国第一部数学专著,成书于汉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教科书,被列为《算经十书》之首。

在李淳风之前,三国时代的数学家刘徽给《九章算术》写过注释。现在公认刘徽的《九章算术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刘徽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

那么问题来了:李淳风等人的《九章算术注》,写得怎么样呢?

答案是:李淳风等人大部分地方直接就用刘徽的注释,只是在有些地方提出不同意见。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所有的李淳风等人认为刘徽犯错的地方,其实全都是刘徽正确,李淳风等人错误!

由此可见,从三国到唐朝,中国的数学水平实际上是下降了。我们居然是越活越回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看看《九章算术》是怎么写的,你就明白了。

《九章算术》是一本数学问题集,分为九章,收集了246个问题。每道题都有“问”,即题目,有“答”,即答案,还有“术”,即解题方法。

例如,《九章算术》的第九章《勾股》的前三个问题是:

这三道题,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个直角三角形,勾即短直角边等于三尺,股即长直角边等于四尺,弦即斜边等于五尺。勾三股四弦五,大家最熟悉的例子。

在这三个问题之后,《九章算术》给出了解题方法,即勾股术: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三句话说的都是勾股定理,a+ b= c,c - b= a,c - a = b。很好。然后呢?然后是第四道题……

喂喂喂,勾股定理的证明呢?证明在哪儿?

回答是:没有证明!

《九章算术》里的解题方法,都是没有证明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你肯定吐出一口老血:这不是坑人嘛!没有证明,读者怎么知道解法对不对啊!

对呀,问题就在这儿。我们现在知道,数学成果是需要证明的,好像这是个常识。但这对古人来说,并不是常识。

实际上,我们现在把刘徽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就是因为他在对《九章算术》的注释中,给出了一套证明体系。例如他对勾股定理的证明,用的是“出入相补法”,大意如下图所示,通过把一些图形搬来搬去,论证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刘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从现在的观点看来,这些证明的严格程度也许还有可以商榷之处。但无论如何,有证明总比没证明好得多。不过,由于这些证明或者不够严格,或者陈述过于简略,所以后人经常看不明白。李淳风等人,就是这样的悲剧。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像《九章算术》这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材,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只有少数悟性高的学生能够理解,大多数学生只是有口无心地背诵,如果有错误也不会改正。像这样搞教学,不要说发展新的知识了,连记住已有的知识都困难。

事实上,中国的许多数学著作确实是失传了。例如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大家都知道他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3.1415926,在上千年的时间里领先世界。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祖冲之是怎么计算圆周率的呢?回答是:现在没人知道。

为什么没人知道呢?因为祖冲之写了一本数学书《缀术》,也曾经被作为官方教材。但是这本书难度太大,虽然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数学教材中学制是最长的,但学懂的人还是太少,结果就失传了。结论是:学渣误事啊!(大雾)

更广而言之,由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国古代的很多科技成就都是进一步退两步,没能形成积累。所以啊,你看武侠小说的时候,会感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武功越来越退步了。早年用的是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这种神功,后来却连点穴都成了高深武功,甚至连扔石灰都出来了!

点金术的手指

已完成:50% //////////

在吐完血之后,你也许会问:其他国家的古代科技怎么样?

回答是:其实古代大多数国家都有同样的毛病,大家大哥别说二哥。

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古希腊。古希腊出了一批了不起的数学家,他们的成果集中反映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里。《几何原本》总共有13篇,一开头就写出了23个定义,定义了点、线、面、圆、平行线等概念,然后写出了5条公理和5条公设。然后基于这些定义和公理,欧几里得就开始推导定理,一共推出了467个定理。勾股定理是《几何原本》第一篇的第47个定理,证明用到的图如下。此书的主体就是这些定理,以及对它们的证明。

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几何原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不能详细解释《几何原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大家可以课下去查阅。基本思路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做三个正方形,从直角的顶点A向斜边BC做垂线,这条垂线把大的正方形分成两个长方形,然后论证左边和右边的长方形的面积分别等于左边和右边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因此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即 a + b= c。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完全严格的证明过程。只要你承认欧几里得那5条公理、5条公设的正确性,你就会承认这条定理的正确性,没有任何含糊之处,所以任何人都能学懂。

你也许会感到很眼熟:这不就是初中数学课本的组织方式吗?

对呀!其实正是《几何原本》开创了这种框架:明确地写出公理,然后推出一个个的定理。我们现在感觉,数学书天经地义的就应该这么写。其实这只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受这样的教育,习惯了,而这对古人来说,远远不是天经地义的。

《几何原本》提出这套公理证明体系,是对人类的认识论、科学方法论一个石破天惊的贡献,比它证明的那些具体的定理更加重要。刘徽也做了很多证明,但他没有写出公理,所以还是有所不足。

我们需要特别强调一下,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科学好比点金术,牛顿三定律、元素周期表等具体的科学知识好比金子,而科学方法论就好比点金术的手指。中国古代捡到过不少金子,但从来没有发现过点金术的手指。

1953年,有一个叫斯威策(J. S. Switzer)的人写信给爱因斯坦,问他怎么看待中国古代的科学。爱因斯坦的回信如下:

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爱因斯坦论科学的必要条件

我来解读一下爱因斯坦的话。最重要的科学方法论有两个。

一、演绎法和逻辑体系,由古希腊数学家发现,代表作就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它使得严密科学成为可能。

二、实验和试错的方法,由文艺复兴时的欧洲科学家发现,典型人物如伽利略,典型著作如《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它使得实验科学成为可能。

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李约瑟

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写了很多卷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他发现,中国的许多科技成就曾经长期领先,例如水钟、火药。这些当然很好,但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了欧洲呢?这叫做“李约瑟问题”,长期令许多人感到困扰。

其实对照一下爱因斯坦的话,我们就可以明白,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直接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发现科学的方法论。在缺少点金术手指的情况下,你即使捡到再多的金子,又能走多远?

因此,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处于自发的状态,而不是自觉的状态。大家压根没想到,世界上有一个东西叫做“科学”!

中国科技上的 中国古代科技真的世界领先吗?答案出乎意料

▲左:张衡

右:沈括

说起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大家都会提名张衡、沈括等人。但在他们的时代,别人只把他们看作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等等,根本没有想到还有科学家这么一个职业。张衡和沈括做梦都想不到,他们在后世出名首先是因为张衡的地动仪、浑天说和沈括的《梦溪笔谈》,而不是因为张衡的《二京赋》和沈括对西夏的军事胜利。

科学的出现是全人类的幸运

已完成:80% //////////

说了这么多中国古代科技的缺点,有些人可能会感到丧气。我要说的是:请不要沮丧。

不沮丧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开头说的,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科技强国了,而且进步最为迅速。在这方面,我们有充分的自信。

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请看爱因斯坦那段话的最后两句: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原因是,不止是中国没有发现科学的方法论,其他的古代文明也全都没有,如印度、波斯、两河流域、埃及、美洲等等。只有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欧洲这一系文明,经过曲折艰辛的历程,发展出了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的诞生历程,在这里没有时间详细讲。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清这个大图景:

科学并不是必然会在地球上出现的!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外星文明,那么有很大的可能,它处于类似古代中国或者古代印度的状态,有精致的文明,有漂亮的文学艺术、典章制度、手工艺品,就像《红楼梦》那样的,看起来什么都挺好——就是没有科学。

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文明或者星球,不发展出科学才是默认值。科学在地球上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全人类最大的幸运。与其把科学当作必然会出现的果实,去争夺它的优先权,不如感谢古往今来的天才科学家,实现了这个巨大的飞跃,把人类提升到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境界。

因此,中国从西方引进现代科学,这并不丢人。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科技强国,都是从引进开始的。真正重要的是面向未来,好好去学习科学,发展科学。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我们知道了科学以后,仍然不去学习科学,发展科学,那才是丢人,但我们是这么没出息的吗?

中国开始自觉地、大规模地发展科学,其实并没有太长的历史,而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自信。这个自信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依靠想象中的祖宗的辉煌给自己撑场面。

事实上,如果你想通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们以前落后挨打,是因为我们本来就不领先,而不是因为某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论。那么,现在如果我们努力向前,达到领先,我们就完全可以保持领先,而不会稀里糊涂地又落后挨打。

我们的辉煌,更多不在于过去,而在于未来!

放下历史的包袱,实事求是,轻装上阵,面向未来,自信地学习科学,发展科学,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当中国这个源远流长的伟大文明拥抱科学的时候,人类的命运都将改变!我们以前错过了地球上的大航海,现在绝不会错过宇宙的大航海!星辰大海,才是我们的征途!

- END -

来源:格致论道讲坛

编辑:凉渐

中国科技崛起的“六大效应”

郑宗文,国际问题观察员

奋进的春天里,中国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春潮涌动。DeepSeek模型的“小成本、大智能”震撼全球AI圈,宇树科技同步控制系统让机器人动作行云流水,《哪吒2》用先进数字技术生成的1900多个特效镜头呈现东方美学,“祖冲之三号”以全面领先的速度、精度、复杂度为全球量子计算竞赛划定新标杆……中国科技在越来越多的前沿领域实现“并跑”甚至“领跑”,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六大效应:

一、国运提升效应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世界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中,只有充分发挥科技的战略先导和根本支撑作用,才能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看综合研发能力,中国已经是囊括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百强科技集群量、研发人员总量、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第一的全球“四冠王”。看战略高技术前沿,“东数西算”工程贯穿神州大地,“嫦娥六号”首探月背秘境,“地壳一号”挺进灼热地心,“奋斗号”探寻万米深海。看赋能高质量发展,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领跑,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占世界的1/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是我们迎战一切惊涛骇浪的信心底气。

科技引领的全球产业链布局,织密中外利益交融的合作网。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工厂,立讯精密将越南组装工厂升级为高端耳机研发中心,三一重工在墨西哥成立工程机械产业园。一位东南亚贸易代表说:“美国加税打的是‘中国制造’,但全球产业链早已是‘中国制造2.0’”。

科技助推的消费升级,筑牢抵御外部冲击的“防波堤”。智能家居走进寻常“百姓家”,大疆无人机“领航”低空经济新赛道,外骨骼机器人化身登山“赛博外挂”,菜鸟物流应用AI视觉技术提升分拣效率,AI驱动的智能耳机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外语陪练和情绪管家。14亿人对科技好物的青睐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

科技赋能的国产替代浪潮,锻造出自立自强的主心骨。成立仅三年的深圳新凯来用31座“名山”筑起芯片设备集群的长城,曾经几近破产的京东方实力助推中国OLED屏幕市场98%的国产化率传奇,中国科技正加快从“单点突破”向“全链条自主可控”转变。正如《经济学人》评价:中国加快推动技术领域自主发展进程,有效降低了自身受到美国制裁和出口管制等外部束缚时的脆弱性。

二、资产重估效应

德意志银行预测:“2025年将是全球投资界重新认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年”。曾几何时,外资投资中国看中的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今天,全球资本用真金白银加注中国,青睐的是喷薄涌动的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正在蝶变为估值模型的核心变量,构筑起资产重估的新底座。

外资机构密集发布看好中国资本的报告,普遍认为A股市场当前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大上行空间,建议投资者在全球投资组合中逐步调高中国A股比例。高盛预测,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会在未来十年每年提升中国每股收益2.5%,并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资金流入。德国《商报》更是直言:“放弃中国,等于放弃未来十年的增长门票”。与此同时,美国科技“七姐妹”股价集体崩盘、市值大幅缩水,美元指数跌破100,处在三年来最低水平,投资资金“在美国一极集中”的状况正在改变……

当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复苏笼上阴云,中国对外资的“磁吸力”依然强劲。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600多家,同比增长4.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达786亿元。数十名跨国公司高管齐聚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从中国机遇的角度把握亚洲与全球经济未来。奔驰宣布未来5年在华研发投入翻倍;宝马表示过去十年在中国投入超过1160亿元人民币,未来如果你想创新,必须留在中国;苹果CEO库克第八次访华并宣布追加300亿元投资中国研发中心。各方普遍认为,“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双向奔赴的合作浪潮,不断见证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成长。

三、创新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是指启动阶段需要付出较大努力,但随着不断积累,最终会进入自我强化和持续运转的良性循环。中国的科技创新正是如此,经过“数十年磨一剑”的探索积淀,已经站上更高起点,不断跑出加速度。

创新要素日益丰厚。乘着现象级科技创新的东风,海量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资未来。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与AI基础设施,腾讯决定将人工智能战略推向“深水区”,宁德时代等多家企业加速推进下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整工业门类、强大成熟产业链,既是技术迭代的“压力测试场”,也是创新成果的“价值放大器”,雄厚的创新家底为科技勇攀高峰持续提供强大势能。

创新精神蓬勃迸发。放眼全中国,我们每年理工科高校毕业生超过500万,9000多万科研人员奋发图强、只争朝夕。DeepSeek再次戳破“唯有西方才能创新”“硅谷才是AI圣地”的神话,华裔科学家掀起新一轮归国潮。新一代中国科技创业者早已摆脱崇美、恐美、媚美的思想钢印,不甘仰人鼻息、不惧打破常规、敢于重塑格局,正以自信、从容、开放的姿态定义全球创新新范式。

创新生态更趋完善。“杭州六小龙”火出圈的背后,是一整套打造创新型城市、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寻龙诀”。“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等一系列新措施,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浇灌出创新生长的沃土。外媒感慨,中国地方政府把改善营商环境变成了一场“你追我赶的友好竞赛”。《纽约时报》刊文称“中国政府每天都会思考怎么帮助有关产业和企业发展”。

最根本的是,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路上,我们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为科研领域干事创业提供方向指引与政治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统筹,新型举国体制能够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办大事、攻难关;有国家战略层面的长远布局与精准施策,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创新”热词频现,确保科技创新一张蓝图干到底。

同频共振、百川汇流的强劲动力,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正循环,引领中国科技进入万物竞发的“寒武纪时代”。有外媒评论,“如果拥有一片繁茂的森林,那么参天大树自然会在那里生根成长,而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培育森林。”

四、铁幕销镕效应

长期以来,美国一层层降下对华科技铁幕,不仅没能阻滞中国创新的步伐,反而倒逼我们加紧补上发展的短板。新赛道新科技井喷式崛起,将美国对中国的“卡脖子”清单变成中国的科技突破清单。网民戏称,“西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现在已不剩几颗。实践证明,哪里有压力,哪里就有动力,在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面前,每一道技术封锁线,都将变成反向超车的弯道,暴风雨最猛烈的地方,恰恰是“一飞冲天”的舞台。

美国产业界、学术界理性反思上升,越来越多人认为层层围剿反而激励中国“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打通一条属于自己的科技道路,所谓“小院高墙”实在是“墙了个寂寞”。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指出,芯片禁令虽延缓了中国获取硬件,却倒逼出更高效的替代方案。对一轮又一轮的科技打压最担心的反而是美国科技巨头,他们害怕丢失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将导致营收断崖式下滑,使研发投入产出的链条戛然断裂。甲骨文公司喊话美国政府:“我们不需要政府的便车,我们需要政府让条路出来”。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如果对华完全脱钩,美国半导体行业将失去18%的全球市场份额,减少1.5万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美国政府刚刚叫停H20芯片对华出口,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就紧急到访北京,表示将“坚定不移服务中国市场”。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毛主席曾经说过,“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事实已经并将一再证明,美国处心积虑打造的科技铁幕锁不住中国,最终固步自封的只会是美国自己。

五、技术平权效应

中国科技发展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坚持“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践行普惠包容原则,赋能世界各国发展,推动构建更广泛的“科技命运共同体”,让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技术平权的希望。

DeepSeek采用开源模式,打破了美国借垄断全球先进算力“独食”人工智能红利的企图,开启了“AI民主化进程”,被国际业界誉为真正的“OpenAI”。嫦娥六号获取的月壤样本与全球50多家科研机构共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为亚马孙雨林保驾护航,北斗系统服务覆盖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观测申请。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呼吁重视全球南方科技能力建设,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科技创新之路已经成为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阳光大道”。

从技术进步的规律来看,任何科技创新都扎根于全人类文明的沃土,其最本质的意义也在于造福全人类。当中国光伏电池照亮加沙的黑夜,华为智慧教室让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的儿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助力五大洲近70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有网友感慨,看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科技层面的具象化呈现。

六、霸权拆解效应

科技霸权作为美国霸权体系的关键一环,是美国经济、金融、军事霸权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美国凭借科技优势,不仅把持产业链要害和价值链高端,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攫取超额垄断利润,还将科技工具化、武器化,对不听话的国家任意“卡脖子”。

如今,中国科技企业的“破壁之战”宣告美国不再是“唯一的技术领跑者”。国产大飞机让本就“拉胯”的美国波音更加相形见绌;中国生物制药已贡献了全球创新药物管线的23%,逐步打破美欧高额利润垄断;华为鸿蒙生态链接全场景各领域数智化应用,以比安卓、iOS更宽阔的视野重塑万物互联新时代。美国处心积虑让制造业回流,但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到头来连工人都招不全,富士康威斯康星州项目也宣告烂尾。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预测,203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全球份额将下降至11%。电力荒、工人断层、产业链崩塌三座大山,让美国“再工业化”的皇帝新衣原形毕露。

不仅如此,当科技霸主神话崩塌,垄断红利大幅缩水,资本造神泡沫吹破,美国早已积重难返的内部矛盾加速显现:美元大跌、美债爆雷、股市低迷、物价高涨……人们不禁要问:当科技霸权柱子摇摇欲坠,“帝国大厦”还有没有明天?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中国的科技创新将用更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用更自信的姿态求索未来,不仅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注入源源动力,也必将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问答

中国历史上的科技成就_作业帮

[最佳回答]先给你一些关于古代的科技成就的吧!一、天文学1、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2、中国古代在天体测量方面的成就3、浑仪和简仪——中国古代测天仪器的成就...

中国近代有哪些科技成就?比如蛟龙号,上月球,发射火箭等等,要...

[最佳回答]我国主要科技成就:*2003年,清华大学核研院研制的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实现72小时满功率发电运行.*2003年,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提出...*2003...

21世纪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有哪些?_作业帮

[最佳回答]中国芯

令中国骄傲的科技创新成就?

第一个为可再生能源,我国的环保能源行业目前大力发展,虽说在有关垃圾分类方面比日本等国行动慢了一步,但是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的利用方面,我国早已经走...

你认为中国在科技领域最先进的产品有哪些?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发展。近些年,科技领域更是发展迅猛。我国科技力量在很多地方都领先世界,说些与我们相关的吧。比如最近逐渐普及的5G...

哪些现代科技是中国最先发明的?

我是小翼,欢迎关注~(回答仅供参考)说到科技,我们还是要回归的比较宏观的国防科技。毕竟现在中国科技这方面其实更偏重于国防军工等领域,毕竟兴国就要搞好国...

【我国科技发展现状】作业帮

[最佳回答]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中体水平同世界先进...

自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世界有什么贡献或者成就?

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世界有什么贡献?我认为应该分三个阶段来回答这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科技创新几乎停滞不前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进入工业...

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进步有哪些贡献?四大发明是实质上的创新?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名著的出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文学成就:中国远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究竟有多厉害?要多少分才能考得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始建于1958年,建校第二年即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此后的985、双一流一个也没有落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神一般的存在,没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