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500万,续航1000公里,带你看看中国高科技新能源卡车
笔者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写过一篇介绍美国尼古拉公司的文章,对于这种敢于挑战现有秩序与体系的新公司笔者一直都抱有好感;只是不曾想文章发布没几天尼古拉公司就被爆出“疑似”原型车造假,9月份的时候被爆出创始人出走,12月初又被爆“大金主”通用公司不再入股并取消造车合同。

(尼古拉2号重卡)
接二连三的暴雷随之而来的是尼古拉公司股价的不断暴跌,造车新势力们“飘忽”的性格又一次被淋漓尽致地展现。“革命”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也许这是新势力车企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那么这样的新势力商用车企在我国有吗?在此笔者要承认之前孤陋寡闻,在翻阅一些资料之后发现这类企业在国内还真有。为此笔者决定挑两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介绍,让卡友们看看国内商用车新势力的成色几何。

一、广东汉合汽车有限公司
公司基本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今年的5月15日,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其经营范围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其他电机制造;其他电池制造(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集成、生产);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从成立时间上来看广东汉合汽车有限公司确实是一家非常非常“年轻”的企业,其业务着力点落在了汽车氢能源开发方面。

(星索1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代表车型:
虽然成立时间很短,不过在今年10月19日开幕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该公司推出了采用重塑科技燃料电池技术的智能网联燃料电池重卡——星索1号。作为全球首台700bar自动驾驶氢燃料电池重卡,此番亮相是星索1号的全球首秀。

(造型科幻,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具体来看星索1号长宽高分别为7.55*2.55*4米;自重10吨整备质量为49吨。搭载12瓶组70Mpa车载储氢系统,加氢时间为5-8分钟;最大续航里程为1000公里。
该车能实现L4级的自动驾驶,整体造型动感、低风阻、科技感十足(与尼古拉2号重卡颇有几分神似)。从账目数据来看星索1号可谓十分强悍,不过最终还是要看量产以后的表现。

(后面的大“背包”为氢气瓶放置区)
二、威驰腾(福建)汽车有限公司
公司基本信息:
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8日,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福建漳州。经营范围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生产;电动汽车生产等。公司愿景为“做客户满意的高端商用车”,主打绿色新能源商用车的生产与研发。

(云杉无人牵引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代表车型:
威驰腾(福建)汽车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份推出了一款无人驾驶牵引车——云杉,该车型专为港口运输设计;是纯电动车型,最大可牵引重量约为60吨。造型上云杉去掉了传统的驾驶室,只保留了底盘与自动驾驶系统(沃尔沃无人驾驶牵引车也采取了类似设计),外型十分科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沃尔沃无人牵引车)
除了“云杉”,10月28号该公司旗下“威方德”氢燃料电池重卡下线(与前文介绍的广东汉合汽车有限公司有进行合作开发)。不过无论是从外观造型还是车辆数据该车似乎就是 “星索1号”的换标产品,具体情况如何还需更多披露信息才能判断。

(“威方德”氢燃料电池重卡,星索1号换标?)
笔者一家之言
与传统车企将现有车型进行“新能源化”改造不同,以上提到的这两家公司目前发布的产品更符合大家对新能源车型的认知——智能、新能源、科技感的造型。和乘用车新能源运动的红火相比,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显得十分滞后,这和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的属性密切相关。

再好看的造型、再亮眼的性能指标、再高的科技含量一涉及到成本,商用车企在量产新能源车型的时候就会踢到铁板。比如前面提到的“星索1号”,据报造价达500万,如此高昂的造价恐怕没有几人能消费得起。因此这类预示未来的新能源车型往往沦为“精致的花瓶”,概念展示作用胜过实际的应用价值。

即便是特斯拉、尼古拉这般受资本追捧的公司,旗下商用车型也没有实现量产,反倒是各种负面消息不断。
与之相比我国的新能源商用车企显得异常低调,车型展出只是第一步,未来如何实现量产仍旧是他们绕不过的坎。是PPT造车还是厚积薄发,未来这些年轻的车企会给出答案,在此之前笔者和大多数人应该只会围观。(文/卡家号:小K)
特写|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黑科技,有哪些值得期待?
文:懂车帝原创 邢秋鸿
[懂车帝原创 行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月28日,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评选结果正式发布。共有7项创新技术和7项前沿技术从共计100多项前沿技术中脱颖而出,入选“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

9月28日,“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评选结果正式发布
据介绍,此次获奖的7项创新技术已实现量产化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而获奖的7项前沿技术则展示了全球基础研究的最新方向,为今后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指出了新的方向。
技术突破带来的新想象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科技委员会联合主席欧阳明高介绍,此次获奖的新技术有这样几个亮点:首先是刀片电池。目前的纯电动车中,电池包中只有40%是真正电池的体积,其他60%的体积都用来装配件和结构件。通过刀片电池的创新,电池体积可以提升至50-60%。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科技委员会联合主席欧阳明高
这样可以提高续航里程,比亚迪曾广泛宣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高50%。在优化结构设计的同时,减少了二级零部件的使用,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上刀片电池也有所提升。

其次是在智能化领域,腾讯和华为的AI自动驾驶云服务技术都进入了创新技术行列。众所周知,自动化的实现要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从道路上获取,也就是我们经常在路上看到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但仅靠这种真实的驾驶方式,费时费力还费钱。
“不用实际跑车,利用计算机将所有场景和数据进行设置,建立一个模拟驾车实际工况的一个虚拟平台,从而获得海量的数据。”欧阳明高表示。这种模式的最大收益就是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前沿技术代表了未来方向,此次评选的7个前沿技术中,固态电解质和轮毂电机是两个重点。
欧阳明高认为:“下一代电池中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固态电池。固态电池不仅为我们彻底解决电池安全问题,同时也提高电池的能量比和安全性等,会带来一些革命性的变化。所以,这也是我们很期待的未来的一个方向。”
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基础材料之一,从电池技术的发展路径来看,液态锂电池能够实现的能量密度已经逐渐接近了它的极限,而固态电池将把锂电池发展带进新的时代。
关于轮毂电机,也是新能源汽车一直追求的一个方向。它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最佳解决方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驱动、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省略了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分动器等传动部件。它的出现,很有可能颠覆汽车零部件产业格局。
“举个例子,轮毂电机应用后,车辆原地360度旋转都是可以的。它给汽车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今年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关键一年
氢燃料电池车是今年政策的宠儿。两会上,不少代表都提出关于发展氢能源技术的提案;九月,北京、上海接连推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划;9月21日,财政部、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决定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

丰田第二代氢燃料电池概念车——Mirai Concept
欧阳明高透露:“今年是氢燃料电池突破的关键年份。前两年,氢燃料技术一直处于探索积累的阶段。这两年,燃料电池的技术突破比较明显。”曾经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差距,例如功率不够、寿命偏短、甚至是空压机、电堆的双基板等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部件都实现了突破。
用数据说话。现在我国燃料电池客车续航里程达到700公里,百公里氢耗低于5公斤。五年前,续航里程大约只有200公里,百公里氢耗7-8公斤。这个发展超出了预期。

上汽首款氢能源燃料电池MPV——MAXUS EUNIQ 7
此次新能源大会上,很多车企带来了它们的新能源产品。在一众纯电动车的中间,上汽集团展台的一辆黑色MPV显得格外不同,车身上的“氢动力”彰显了它的身份,上汽首款氢能源燃料电池MPV——MAXUS EUNIQ 7。北京车展上,这款产品公布了它的售价:29.98-39.98万元。
据上汽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管熠中介绍,上汽已经与宝武集团展开试点应用的合作,这款产品将在宝武集团园区内开展应用。
既是如此,我们离燃料电池车大规模商业化仍然存在距离。“中国燃料电池产业链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其中缺少了很多环节。”例如加氢站的建设问题限制了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上汽集团计划,为了保证MAXUS EUNIQ 7的正常使用,将会在示范区域,例如宝武集团附近优先进行加氢站的布设。

加氢站
另一个巨大的阻碍就是成本。商业化的前提是成本能够为消费者接受,如今氢燃料电池车的成本总体较比燃油车和纯电动车都提高不少,价格较高、选择有限、使用不是十分便捷等问题需要逐一解决。
“过去十年锂电池的成本下降了差不多80%-90%,我们期待在未来的10-15年,燃料电池能有类似的降低。”欧阳明高表示。
写在最后:
十年前,人们谈论电动车都是唯恐避之不及,嘲笑它跑不远、没有地方充电。就像汽车被发明的时候,没人愿意开、嘲笑它比马车还慢。
时代在向前,技术在积累,推动着这一产业快速发展。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的黑科技,有的已经量产应用,有的则为创新提供了新方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同时,能够实现同燃油车一样、甚至超越燃油车的使用体验。当然,目前我们还在路上。
习惯了智能手机的你还会用回带着按键的功能机吗?可以自信地说,大部分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在新能源领域,希望实现的梦想是,当被问到“习惯了新能源汽车的你还想开回燃油车吗?”大部分人也可以给出否定的答案。
相关问答
慌了?光伏、芯片和新能源暴跌!高科技板块行情结束了吗?
股市不可能只涨不跌,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散户韭菜来说,能保证每只吃到五分之一的上涨空间就足够了。光伏,芯片,新能源再调整,还有上涨的,关键是看你的操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