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进园、机器人泡咖啡……这届世园会科技含量“爆表”
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2019北京世园会正式开园在即,根据前期“剧透”和实地探访,记者发现,本次世园会园区科技元素丰富,5G信号、刷脸进园、手机游园等科技手段将给游客带来更便捷的游园体验。
门票“无纸化” 可“刷脸”进园
2019年北京世园会4月29日正式开园,许多人“刷脸”进园的梦想将成真。
据了解,本届世园会实现了门票“无纸化”,游客通过线上、线下、现场窗口等渠道实名购票,预约入园日期后,无需再换票,在预约日直接刷身份证就能快速进园。
而购买全程票和三次票的游客,靠“刷脸”就能进园的方式则更有科技感。主办方在指定门区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游客经此“刷脸”就能入园。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类门票需游客本人在世园会外的现场售票窗口购买,并采集人像信息。
此外,本次世园会还增设了“跨夜票”,预约日16时后入园的游客,第二天可继续免费参观。
展馆5G信号全覆盖 机器人两分钟帮你冲咖啡
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一直为人所期待。北京世园会作为 5G 示范区,将率先使用5G网络,园区内超过2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馆将实现5G信号全覆盖。
数十米高的智慧灯杆上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天线,室内展馆的房檐下、栅栏内、幕布中,藏着很难被发现的微型基站……据了解,这些通信基础设施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包括园区内12个大型基站、74个微型基站、78根智慧灯杆。
以此为基础,新一代5G通信技术将充分展现在远程医疗、无人驾驶、无人机等行业的创新型应用示范,并服务于世园会。5G网络在远程医疗方面的应用尤其引人关注。如果有游客突发急病需要转诊救治,通过5G网络可将救护车上的患者数据实时传回延庆医院,医院专家远程指导,并做好院前救治的准备工作。从园区到延庆医院的路上,也架设设备以保证5G信号的连续覆盖。
此外,5G具有大容量接入能力,能够解决因游客数量过多,人群过于聚集而导致的信号拥堵问题,保证园区通信顺畅。
另据了解,本届世园会将启用三辆无人驾驶车辆,主要承担安保、航拍等工作;在中国馆、国际馆等主要场馆,配备有机器人讲解员、两分钟就能冲好一杯咖啡的机器人咖啡师和机器人保洁。
安装“EXPO 2019”App 一部手机游世园
北京世园会规划面积960公顷,分围栏区和非围栏区。围栏区,也就是参观者需买票进入的片区,面积达到约503公顷,我国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都在其中设置了展馆。
这么大的园子怎么逛?据了解,本届世园会整合展馆、交通、路线、餐饮、住宿等各类服务信息,开发了“EXPO 2019”智慧世园App,目前该App已经开放下载,但部分功能正在完善中,将于开园之际正式上线。
记者下载并登录“正在完善中”的“EXPO 2019”App发现,首页上方滚动播放着园区各类活动的时间和场次;智玩地图、游客服务、网上世园等板块一目了然;“快速查找”部分,餐饮、住宿、交通、卫生间、母婴室、医疗点等一键可查;“实景导航”功能帮助参观者在景点之间快速穿行与到达;“网上世园”则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帮助游客提前观览核心场馆。
大数据技术实现园区动态管理
更加便捷的游园体验背后,“大数据”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了解,为提升园区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水平,保证游客的游览体验,本届世园会整合了票务、交通、进出检、无线通信、移动终端等10余种客流相关数据,组成园区大数据集。这部分数据被分为游客数据、园区管理数据、事件类数据三部分。
根据游客数据热力图显示的拥堵状态,园区会实时向游客推送信息,提醒游客避堵游览。同时,在拥堵数据达到临界值前,工作人员会提前到场疏堵,引导客流。
园区管理数据主要用于园区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事件类数据则统计了游客发生意外的情况,比如,在某一区域集中发生游客摔倒事件,就要考虑路面是否存在问题,从而进行处置。
据介绍,世园会大数据集覆盖全园,24小时不间断提供数据服务。能够满足峰值10万在园游客、5个核心场馆、12个管理部门、10个应用软件系统、10个周边停车场、60余个园区运营单位、4个外部管理对接单位的数据服务要求。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张畅 刘丹 校对 陆爱英
世园会今天开幕:内藏多个“黑科技”,还实现“一部手机游延庆”

妫汭剧场的“蝴蝶展翅”造型艳惊四座。
走进自然生态展示区,从《山海经》中脱胎的“光影森林”带来全景式的游览体验;移步植物馆,与国际知名艺术团体合作打造的数字展厅,让人犹如置身于红树林水下世界;游览间隙,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提供安保、航拍等服务;机器人咖啡师两分钟就能冲好一杯香醇的咖啡,免去排队烦恼……
在今晚开幕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从场馆建设到园区运营,从观众体验到服务引导,处处都有高科技的渗透。以5G为“神经中枢”、人工智能为“大脑”,北京世园会将传统的园林文化盛宴变成科技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大舞台,向世界展示我国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奇幻光影 全景体验
声光电技术为游客创造红树林水下世界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白天欣赏秀丽园林风景,夜晚感受奇幻光影森林。在北京世园会中,最值得期待的科技感是从《山海经》中走出来的“奇幻光影森林”。
这是面向科技文化旅游领域的一次复杂技术的创新集成,通过虚拟立体视觉、AR、人机交互、移动流媒体等新技术应用,让游客既能游览观看,又能通过设计场景进行沉浸式交互体验。
自然生态展示区“奇幻光影森林”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山海经》为创作灵感来源。《山海经》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等角色,与声、光、电、影的手段相结合,在自然园林环境中搭建成全景舞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当夜幕降临,园区景色与灯光融为一体,游客在此仿佛经历时空穿梭,进入《山海经》中与自然发生奇妙的沟通。
在植物馆园区,设计团队则围绕“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主题打造出一个生动故事背景下的乐园,使植物馆成为集温室、科技服务、科普教育、国际交流、游览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植物世界。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潮滩湿地生物。它们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抵御风浪侵袭,捍卫堤岸安全。在北京世园会上,植物馆首次在北方温室内营造红树林,再现红树林适应海潮涨落演化出的胎生、支柱根、泌盐等特征,展示红树林作为海岸卫士和地球之肺的生态功能。
植物馆还与国际知名艺术团体合作打造一层数字展厅,通过声光电技术和艺术手段,为游客创造犹如置身于红树林水下世界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1130平方米的中国园艺高新科技成果展区,主要面向与园艺相关的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这里将汇集代表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原创的园艺产业科技成果,展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绿色发展技术成果,在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促进园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5G覆盖 一塔多用

5G 通信成为世园会的“神经中枢”。
从5G传输的8K高清视频,到5G手机通信与游戏体验,再到5G灯光秀、5G远程诊疗……作为世园会的“神经中枢”,新一代5G通信技术将让北京世园会成为科技生活发展新生态的展示舞台。
北京世园局信息化部副部长郭子亮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蓝图。观众可以在园区内的5G展厅中,体验无人机、无人驾驶、8K高清视频、自动售卖等最先进的应用场景。展厅中展示的5G手机终端,供观众体验5G技术高速下载和低延时的特点。
园区的主要场馆将配备机器人讲解员、机器人咖啡师和机器人保洁。“机器人将为我们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两分钟就能冲好一杯咖啡,免去了排队的烦恼。”郭子亮说。
世园会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园区内外12个大型基站,以及74个微型基站、114根智慧灯杆,对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11座展馆实现了5G信号的全覆盖。
“预计在客流最高峰时,世园会每天将迎来24万名游客,人群过于聚集时,常出现手机信号拥堵的问题,而5G具有大容量接入的能力,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郭子亮说,5G室内微基站与园区内建筑物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既保障了良好的网络质量,又确保建筑物美观与环境协调。
在世园园区,通信塔将变身共享塔,最大化实现一塔多用。国际馆外的一处大型基站,上下排列着四层设备,同时承载了三大运营商和政通、首信的11套通信系统,以及智慧世园高点安防监控及控制景观照明的无线网桥设备服务。
路边的灯杆同样隐藏着高科技。一根15米高的灯杆上,分布着传输信号、LED灯、视频监控、屏幕四大功能。在园区内,这样的智慧灯杆多达74根。而在园区外的13条道路上,这样的智慧灯杆还有112根。
钢铁花海 蝴蝶展翅
国际馆94 把“钢铁花伞”的吊装过程犹如钢丝上跳芭蕾。
“花海簇拥到一起,恰好寓意着各个参展国家、地区和园艺组织汇聚在此。”与中国馆遥相呼应,“钢铁花海”般的国际馆,完美寓意了“以植物和园艺,会八方之友”。
世园会期间,国际馆将作为国际范围内参展的国家、地区和园艺组织的室内展场地。国际馆分为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撑起这2.2万平方米的,其实是94把由钢柱和悬挑钢梁构成的“花伞”,“花伞”顶部绽放花瓣,花瓣之间相互连接,既对建筑起到支撑作用,又构成了如同“花海”般的屋顶,融入周围的绿水青山。
对于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团世园会国际馆项目部现场施工负责人高凡来说,提起“花伞”,第一印象不是“美丽”,而是“压力”。国际馆是园区内用钢量最大的工程,“花伞”加展厅主体结构的总用钢量达7600吨,其中94把“花伞”平均每把重30吨,最重的一把达33.7吨。
随着土建结构的建设,起支撑作用的“花伞”也在“长高”。一把完整的“花伞”被分成四节,逐一进行吊装、焊接。“场地太小,吊距不到50米,就得用超大型吊车,这过程犹如钢丝上跳芭蕾。”一年以后再回忆,高凡对吊装过程的每一步还印象深刻。
工程选用160吨易焊接、抗震、抗低温冲击、可用作楼板的高建钢等高强度钢材。钢柱部分采用下宽上窄的锥形渐变钢管柱,钢管柱内部需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国际馆工程钢结构焊接的焊缝总长度达2万米以上,连在一起可以环绕世园会园区两圈。
更艰难的是,要让这“花海”变得生机勃勃、错落有致。为此,技术团队要将“花伞”精确吊装到不同标高的位置。据统计,整个工程不同点段的细部标高加在一起多达5000多个。
妫汭湖畔,作为演艺广场的妫汭剧场,“蝴蝶展翅”造型艳惊四座。从空中俯瞰,绚丽多彩的屋面如同穿花而过、舞动翩跹的彩蝶。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团世园会妫汭剧场项目负责人刘长宝介绍,妫汭剧场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安装总用钢量1182吨,钢结构屋面由26榀伞状排布的悬挑钢桁架支撑,在拉索钢绞线的张拉下呈现出“蝴蝶展翅”的造型。
缤纷绚烂的蝴蝶翅膀如何实现?施工方选择使用了鸟巢、水立方都曾使用过的“ETFE膜”。这是一种厚度小于0.22毫米、呈透明形态的超薄膜结构,透光率在20%至40%之间,可以起到“透光不透视”的效果。
为了让膜结构可以精准安装,屋面特意使用索网分成32个膜单元。采用铝合金丝勾花网吊顶,通过不同的开孔率呈现蝴蝶羽翼下的复杂脉络,让整个建筑既有钢结构骨架,又有膜结构的绚丽外衣,还有勾花网的细节脉络勾画,最终塑造出全国首个多彩色拼图“ETFE膜”结构建筑。
当园艺与科技在世园会邂逅,碰撞出的火花令人惊喜。北京世园会将同时展示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为北京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功能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重要助力。
延伸采访
科技服务点亮智慧世园
2019北京世园会在长城脚下盛大开幕,也为延庆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郑爱娟介绍,为了让四海宾朋“进得来、出得去、吃得好、住得下、玩得愉悦”,延庆区也推出了全域旅游智慧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手机APP和小程序相结合的“吃住行游购娱”全套智慧化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延庆”。
游客前往世园会园区前,在手机端就可以查询交通、天气、门票等信息,特别是找厕所、找车位等服务能够提升游客体验,便于合理规划出行;在游览园区的过程中,可通过系统提供的“识花君”小程序,识别奇花异草;在游览结束后,还可通过自助导览、餐饮住宿预订、路线推荐等功能,继续深入体验延庆独特自然风光、民宿客栈、特色美食、宾馆饭店、生态和文化等。
智慧旅游系统还可以进行实时客流量监控,绘制热力图、游客画像,进行客流预测等,便于行业管理者提前发布出行提示,合理引流分流游客。
在数据后台,延庆区全域旅游智慧服务系统实现了与北京世园局“智慧世园”平台的数据对接,实时掌握世园会园区客流量及分布区域、周边停车场空位、世园交通状况等,并向“智慧世园”平台提供延庆区景区实时客流量等游客情况,以及全区公共停车场、卫生间、医院、银行等公共服务场所位置信息。多种多样的智慧服务将借助科技的力量,让游客享受舒适愉悦的世园之旅。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陈雪柠、曹政、赵鹏
监制:陈岩
编辑:李拓
流程编辑:孙昱杰
相关问答
...世园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志愿者的努力。西安世园会志愿_作业帮
[最佳回答]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国文化差异。(3分)②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