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旗帜”缘何而来?看山东地科院解锁实验室与山水间的报国密码→
雨后泉城,碧空澄澈;黄河之畔,活力迸发。
由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筹建的“山东地学科技创新中心”,日前在济南市高新区正式开工。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近20个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舞台,大批高精尖大型地学科研仪器设备入驻并共享利用,全省地学科研人才汇聚于此大展身手。
这是山东地科院十年如一日,潜心地学科技创新、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5年4月21日,山东地科院被选树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一面旗帜”。十年来,该院坚守“找矿立功,科技报国”初心,坚持“科技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平台稳院”,在基层党建、地质找矿、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以及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齐鲁大地。
守正创新,地学科研走在前
黄金是一种战略储备资源,也是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黄金开采量居全球首位,山东的储量和产量更是全国“双冠王”。
“胶西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带,面积仅占全国的0.27%,却拥有全国1/3以上的黄金资源储量,是我国最大、全球第三的金矿集区。”山东地科院同位素地质研究所所长迟乃杰介绍。
黄金海岸,闪耀夺目。然而,“掘金之路”并非坦途。
据悉,胶西北地区已知金矿田主要沿三山岛断裂带、焦家断裂带、招平断裂带分布,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准确掌握胶西北金成矿系统深部结构,区域成矿—控矿构造体系的时空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没有攻克,致使找矿效果不佳。查明该区域主要控矿构造的深部空间关系,指明深部找矿方向,成为业界攻坚的重中之重。
针对这一问题,山东地科院研究团队大胆设想:能否依托深部反射地震,开展胶西北地区深部构造格架与找矿方向研究?
“胶西北是花岗岩地区,地震探测的效果绝不会理想!”设想刚一提出,便受到省内一些专家的质疑。
“没有创新实践,怎知对不对?”山东地科院研究团队排除万难,争取到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横跨3个断裂带布设以反射地震为主的综合测量剖面百余公里,系统开展了大型矿集区深部地质体结构探测、勘查技术方法和成矿控矿理论研究。经过无数个昼夜奋战,基本厘清了胶西北主要控矿构造的深部空间关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我国迄今埋藏最深的金矿体找到了!山东地科院研究团队在焦家金矿带实施的深钻,在近3000米处发现厚25.2米、最高品位达13.5克/吨的金矿体,证实了焦家金矿带垂深3000米、斜深7000米深部巨大的资源潜力。

技术人员在1400米金矿井下开展科学研究
该金矿体的发现实现了深部探测技术和找矿成果的突破,一举拿下2019年度“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2020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创新的脚步不停歇。很快,山东地科院研究团队又将目光锁定在找矿迟迟未见突破的栖霞地区。这一次,该院派出青年博士创新团队,一干就是8年。
“我们基本摸清了该区域控矿构造和成矿规律,在栖霞台前—陡崖断裂带实施了3个千米深钻,最终在1300米处发现厚7.4米、最高品位5克/吨的金矿体。”山东地科院研究员李大鹏介绍,这一找矿新突破有力证实了栖霞地区深部巨大的金矿资源潜力,大大提振了几代地质人尝试在该区域寻找胶东第4个千吨级金矿带的信心。与焦家金矿带地下3000米的金矿体相比,地下1300米处的金矿体不仅同等重要,且开采成本更低,具有深远意义。
“找矿不仅靠技术,更靠毅力。我们反复推敲数据,大胆提出新理论,用反射地震技术透视大地深部,用同位素示踪成矿脉络,当看到钻头在预定层位打出金灿灿的矿心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山东地科院研究员单伟感慨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一批批科研人员不懈求索下,山东地科院近年来新发现和探明大中型矿产地20余处,提交煤炭资源量70余亿吨、铁矿近10亿吨、金矿60余吨、岩盐矿300余亿吨,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有力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基固本,平台人才两手抓
在山东离子探针中心的实验室内,全球首台高精度高分辨率二次离子探针质谱仪平稳运行。仪器旁,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专注地盯着屏幕,分析研究月壤数据……这一如今寻常的场景,十年前却是遥不可及。

科研人员操作热电离质谱仪
当时,山东地科院科研平台基础十分薄弱,实验设备陈旧老化,先进仪器严重匮乏,导致不少项目进展缓慢,甚至不得不中断或委托外单位检测,科研平台在业界影响力有限,科研人员常常为仪器性能不足而苦恼,突破性成果很难产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山东地科院领导班子深知想要摆脱困境,走好科学研究的路,就必须改变科研平台落后的局面。“院领导四处奔走,积极向上级部门和有关方面争取科研经费。在多方支持下,科研投入持续加大,更新实验设备、建设科研平台,许多受条件限制的课题逐渐具备了攻关条件,科研实力显著跃升。”山东地科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舒磊介绍。
2015年,原国土资源部首个金矿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揭牌运行。同年,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2019年,新增国家级科技平台——山东离子探针中心,其核心仪器——世界首台第五代高精度高分辨率二次离子探针质谱仪投入运行,拉开了深度参与月球和火星地质等前沿性科学研究的序幕。2021年,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挂牌。2023年,“同位素地球化学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三稀矿产勘查与综合利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获评自然资源部2023年度优秀科技创新平台,跻身25家部优秀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院建有国家级平台1个、省部级平台16个、其他创新平台3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山东地科院作为一家省属科研院所,能够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格局,积极谋划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和国际一流地学测试研究中心,定位科学、意义深远。”中国科学院院士莫宣学评价。
当创新平台的钢筋铁骨锻造铸成,人才活水的引流工程同步开闸。山东地科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不断创新聚才、引才、育才、用才模式。
“我们一方面聘请了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知名专家作为学术顾问,为发展把脉问诊,并集聚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等在内的领军人才20余人。另一方面,打造‘自然资源部金矿成矿作用与深部找矿创新团队’‘泰山学者科技创新团队’等4个创新团队,引入高层次人才40余人,自主培养骨干20余人。目前,全院高级职称人员突破120人,专业技术人才密度达94.35%,构建了合理高效的岗位激励机制,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充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山东地科院党委书记王众介绍。
精心耕耘结出累累硕果,科研成果全面开花:深度参与“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月壤和“蛟龙”号深海样品分析测试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在科学期刊 Science上发表了我国首篇“嫦娥”月壤研究论文。胶东“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实施,丰富发展了胶东金成矿理论;栖霞—蓬莱金矿带深部找矿实现新突破;累计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3项,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专题)2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3项;获得发明专利38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项……
“科创平台建设与人才培育实现双向赋能,既促进了不同院所、高校科研人员新老朋友的交流合作,有效推动科研水平提升,又为科研人员搭建了干事创业的舞台,激励大家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投身地学研究,不断取得新成绩。”王众说。
凝心铸魂,知行合一树标杆
530个单位、4600人次,这是近年来赴山东地科院调研观摩党建工作的统计数据,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吸引力?
2019年以来,山东地科院先后被评为“省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观摩点”“模范机关创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得到各级各部门充分肯定。
在山东地科院党委看来,做好科研单位党建工作,关键要发挥组织优势,激活科研工作者“跟党走”的内生动力,让“最强大脑”既是学术“领头雁”,又是党建“排头兵”。
该院大力实施党支部梯级创建工程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即在过硬党支部中实施“引领计划”、在先进党支部中实施“争优计划”、在标准党支部中实施“提升计划”,选拔业务能力突出、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做到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步谋划、同步开展。
针对野外工作时间长、地点分散、条件艰苦的实际,该院进一步深化“双带头人”机制,成立野外临时党小组,要求项目负责人任党小组组长,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2023年腊月,皑皑白雪覆盖栖霞群山,气温跌至零下10摄氏度。按照工作进度,野外项目组必须赶在春节前完成勘探任务。野外项目组临时党小组组长张岩带领同事们已连续作业40多天,钻探进尺超1800米。岩心取样时,冷却水溅到手套上瞬间结冰,手指冻得发麻,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严谨地分段编号岩心,直至任务全部结束。
“无论是在寒风刺骨的露天钻探台,还是在闷如蒸笼的地下矿井,我们都要以身作则、凝心聚力,发挥党小组的前沿阵地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张岩说。
为进一步夯实组织建设,打造战斗堡垒,山东地科院开展了“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岩矿所党支部立足金矿勘查与岩石矿物研究,打造“党建引领,金石为开”党建文化品牌,党建与找矿、科研同频共振,示范引领作用突出,成为众多单位调研必访的“党建样板间”。
一系列机制举措,把高层次科技人才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近年来,山东地科院有20余名博士、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陆续加入党组织,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科技前沿。
红色引擎轰鸣作响,精神文明春风化雨。
山东地科院党群办公室副主任陈军介绍,该院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开展了“春雨计划”“游学馒头山”“找水定井”等文明实践活动,十年来精准资助26名困难学子,为4000余名中小学师生提供科普研学实践,全院20余批次600余人次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长8200余小时,投入资金600余万元,以“专业优势+民生需求”双轮驱动,走出一条地质科研单位践行社会责任的新路径,三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连续9年开展“春雨计划”精准捐资助学活动
从杏花春雨到雪满寒山,从数据交织的实验室到广袤无垠的荒野,“找矿立功、科技报国”的铮铮誓言,镌刻于心、见之于行。
“被选树为‘一面旗帜’这十年,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山东地科院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地质找矿与地学科研实现重大突破,成绩来之不易,经历弥足珍贵。我们将倍加珍惜荣誉,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立足主责主业持续攻坚地学科研,力争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新贡献。”王众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陈舒、邱臻哲供图: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文字编辑:王中建、刘照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山东科技大学
历史沿革:学校源于 1951 年设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和 1956 年建立的济南煤矿学校。1951 年至 1971 年,由淮南矿业学院、山东煤矿学院等多所院校合并为山东矿业学院。1999 年,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2001 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同年在青岛建设新校区。2004 年,办学主体由泰安迁至青岛校区。2007 年 4 月,法人注册地登记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分设泰安和济南校区。
院校所属部门: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
地域优势:学校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青岛校区位于沿海城市青岛,经济发达,产业资源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就业机会和国际化的视野;泰安校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济南校区地处省会城市,教育资源丰富,便于学校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更为优越的主校区坐拥青岛西海岸,40分钟到青岛自贸区6站地铁直达中德生态园(德国工业4.0基地)校门口就是亚洲最美贝壳沙滩周边聚集200+高新技术企业,实习就像"下楼取快递"!
王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山东省级特色专业有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物理学、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金属材料工程、英语、工业设计。尤其是机器人专业( 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全国TOP10(唯一非985)、水下机器人世界杯2次夺冠、智能车竞赛奖牌收割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专业)、自动化(华为校招定点)、机械工程(中车集团人才池)、电子信息工程(芯片设计独角兽摇篮)。
学科评估: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 B;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 B -;化学工程与技术评估结果为 C;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评估结果为 C -。
严谨治学:学校注重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管理严格,对学生的学业要求较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选调生资格:山东科技大学的学生通常具备参加选调生考试的资格。具体要求可能因不同地区的选调生政策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中的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干部或获得过校级以上奖励等条件的学生有机会报考选调生。
实验设施:学校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 1 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2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1 个,省部级及青岛市实验室(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0 个。此外,还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实验平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研博资质:学校是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较早。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0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0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2 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 个。
博士一级学科:学校有 10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体为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院士数量:据公开信息,学校有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实验室主任蒋宇静教授当选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但未明确公布全职院士数量。
保研率:山东科技大学的保研率一般在 10% - 15% 左右,具体保研率因专业和年份有所不同。
2024 年各个专业在辽宁录取分数:本科批物理类中,交通运输 573 分,信息工程 587 分(就读地点泰安),安全工程 562 分,智能采矿工程 527 分,测绘工程 551 分,海洋技术 542 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542 分(中外合作办学),自动化 531 分(中外合作办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567 分,资源勘查工程 544 分,通信工程 531 分(中外合作办学),金属材料工程 539 分;本科批历史类中,日语 528 分(外语语种须为英语)。
学校排名:在软科 2024 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山东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 123 位。
校区分布: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青岛校区为学校的主校区,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泰安校区历史悠久,部分传统优势学科在此办学;济南校区主要承担部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校企合作:学校与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青岛分公司、华夏天信、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山东省贸促会、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十建公司等众多企业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就业亮点:学校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在煤炭、矿业、机械、电子、信息、土木等行业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学校与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同时,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部分学生进入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科研机构工作,尤其是每年海尔、海信、华为、大疆等都抢着开"山科专场",更是获得小米雷军的投资。 特色标签: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高水平大学 “冲一流” 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相关问答
山东科技大学的历史沿革?
山东科技大学源起于1951年在淄博洪山设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和1956年建立的济南煤矿学校。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1953年...
山东科技大学都有哪些院系?
1、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系统理论:系统建模与优化、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系统分析与评估、大数据系统分析与应用。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西校区地址?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地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岱宗大街223号。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天...
山东科技大学办学层次?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煤炭起家的高校,最初源头是1951年成立的一所煤矿学校。因此,这所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矿业见长的理工学校。但是近几年发展的比较快,经过...
山东科技学院的前身?
山东科技大学源起于1951年在淄博洪山设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和1956年建立的济南煤矿学校,两所学校分别发展为淮南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矿学院。1963年,淮...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本类学校还是二本类学校?
您不能说一本类高校都是一本专业,二本类高校都是二本专业。因为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校既有一本专业又有二本专业。山东科技大学属于山东省教育厅所属的“省属...
2021山东科技大学国庆封校吗?
2021年。国庆假期,山东科技大学不封校。为了鼓励师生们在国庆假期不外出,非必要不出省。山东科技大学国庆放假时间是10月1日至10月3日至放假三天,并且鼓励师生...
山东科技大学地址在哪里?
山东科技大学位于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山东科技大学,简称山科大,建校于1951年,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
山东科技大学地址?
山东科技大学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现建有四个校区,各校区地址如下: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
2020年山东科技大学分数线?
山科大是“山东科技大学”的简称,学校所在地是青岛市,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高校。2020年,山科大在河北省招生录取分数线如下:1.理科普...
